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理学大师说了一番话,曾国藩悟出为官诀窍,现成很多官员升迁法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理学大师说了一番话,曾国藩悟出为官诀窍,现成很多官员升迁法宝

理学大师说了一番话,曾国藩悟出为官诀窍,现成很多官员升迁法宝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官场上,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失势或者退休后,就好像完全被人遗忘了一样,谁也不把他放在眼中,甚至还会遭到以前的同事、朋友落井下石,四处说他的坏话。

此类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心里往往很不平衡,觉得自己曾经呼风唤雨,没想到下场会如此悲凉,不是感叹人情冷暖,就是埋怨他人不知恩图报,都是一群白眼狼

其实,此类人是不懂官场文化的人。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40岁时,成为朝廷二品高官后,才从理学大师唐鉴的身上悟出“身不在庙堂,影响依存”的为官诀窍。

曾国藩的这个为官方法,现被很多官场上的人大肆采用,成为升迁法宝。

那么,曾国藩学到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他在官场上的一件真实案例,详细讲解:

恩师驾到

要了解曾国藩的这个方法,我们先从唐鉴说起。

唐鉴,字镜海,人称镜海先生,湖南善化人。唐鉴是公认的理学大师,曾国藩刚刚入朝为官的时候,他已经是正三品太常寺卿。

由于同为湖南老乡,曾国藩30岁时,正式进入翰林工作而遭到上司和同僚排挤,被革职成为翰林院一名检讨的时候,为了能得到老乡的帮助,多次登门拜访后,终于得以拜在其门下,专心学习理学。

唐鉴作为一代大师,门生非常多,在朝中很有影响力,后来,曾国藩的一路升迁,也与唐鉴的帮助分不开。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唐鉴退休回到湖南专心做学问后,再也没有回到京城,直到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后,才奉命回到京城面圣。

此时,唐鉴虽然已经离开朝廷多年,但他的影响丝毫未减,每日都有朋友以及以前的同事宴请,异常忙碌。此时的曾国藩虽然是朝廷二品大员,可恩师驾到,要想请他吃一顿饭,也必须预约。

好不容易逮到机会,曾国藩终于在自己的学生李鸿章等10余位翰林的安排下,在一家餐馆里订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宴请唐鉴。

说是酒宴,其实无酒。当时道光皇帝才刚刚驾崩,按照清朝的规定,一律不准饮酒作乐。可唐鉴却偏偏十分喜欢喝酒,一顿不喝,就会浑身难受。

曾国藩是一个比较古板的人,绝不敢违背大清王朝的规定。可在吃饭的时候,李鸿章却十分聪明,他让大家以茶代酒,敬唐鉴一杯。大家的杯子里倒的都是茶水,唯有唐鉴的茶杯里倒的是白酒。

当然,除了李鸿章之外,外人并不知晓。李鸿章家里十分富裕,上好的白酒有的是。

李鸿章还特意提醒唐鉴:“大人喜欢清淡的茶,尝尝合不合口味。”

唐鉴轻轻喝了一口,立即就明白李鸿章的苦心了,当即就夸赞:“好茶,正合我口味。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有你这般细心,日后定能成大事。”

曾国藩知道,唐鉴平时很不会夸赞别人,而他此番话,让李鸿章听得十分高兴,满面笑容,而陪同的其他翰林,则面露羡慕。

见微知著的曾国藩,从唐鉴对李鸿章说的一番话中,就知道他为何能离开京城如此久,回来后依旧受欢迎的程度了。

曾国藩悟出官场上特有的交际文化,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官员秘不示人的法宝。

曾国藩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