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瑜伽行唯识学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著(右)、世亲(左)木造雕像
原图链接

瑜伽行唯识学派,又被称为唯识瑜伽行派、唯识派、唯识宗等,与中观学派并列为大乘佛教两大派别。

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创立和发展经过了瑜伽行派和唯识学派两个阶段,瑜伽是印度教中修行的方法之一。瑜伽行派创始于弥勒,是唯识学派的前身。相传无著世亲求教于弥勒,聆听其讲经论法之后,加入了阿赖耶识、三性、三无性等唯识理论,正式建立唯识学派。

此派重要的论师有陈那法称护法等,重要的经典作品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那烂陀寺是此学派的根据地。汉传佛教中地论宗摄论宗玄奘法师回国后创立的法相宗都属于这个派别。[1][2]

起源

印度佛教在西元第四、五世纪间,有无著世亲两大论师出世。当时印度思想界,一方面是中观学派的空:一切皆空的恶取空;一方面是外道或小乘的有:我法实有或我空法有。二论师先后著书破斥。这一系学说称为瑜伽学派(大乘有宗)。瑜伽学派主要提倡“万法唯识”的道理,说明一切存在皆由心识变现。

无著论师出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布路沙城,属于婆罗门阶级。依小乘出家。无著依照当时的惯例,先于小乘“化地部”修学。后来在禅定中昇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又蒙菩萨示现人间,于中印度阿逾陀国的瑜遮那讲堂,为无著说《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论》、《辩中边论》、《金刚般若论》、《分别瑜伽论》等五部大论。这五部论著是法相有宗立论的基础。于中尤以《瑜伽师地论》为此宗的主要依据,这也是后来称为瑜伽宗的由来。

世亲,出生于西元第五世纪初,约晚于无著二十年,初在小乘“说一切有部”出家。聪颖过人,遍通经论,在北印度宣扬小乘,隐蔽大乘。无著悯之,托辞疾病,诱其来见,为他具说大乘要义。世亲闻兄教诲,于是舍小入大,广造论释,宣扬大乘。晚年著述《唯识三十颂》,因而大成唯识学说。

无著、世亲的学说,风靡了当时印度的佛教界,成为佛学思想的主流。此后二百年间,唯识学者辈出,如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辩胜友最胜子智月等十人,为知名的“十大论师”。他们相继制论以注释世亲的《唯识三十颂》,阐扬此派学说。后来又分为两派:一派称为前期瑜伽行派(无相唯识派),以德慧、安慧及后来在中土译经的真谛为代表;另一派称为后期瑜伽行派(有相唯识派),以陈那、护法及护法的弟子戒贤为代表。其中大成无著、世亲唯识哲学的是护法论师。

印度的瑜伽行派,自世亲示寂后,在诸大论师之间也产生了种种的异说。如“种子”的起因,护月等主张“本有”,难陀等主张“新熏”。护法统合两说,认为种子有本有与新熏两类。再如诸识对境的认识作用,安慧立自证一分说,亲胜、难陀、德慧、净月等立相、见二分说,火辩、陈那等立相、见、自证三分说。护法把诸说统合,立相、见、自证、证自证四分说。

护法的弟子戒贤论师,于西元第七世纪,在那烂陀寺宣扬护法的法统,又立教判,和中观学派的论师论战。中国唐代的玄奘大师,于西行求法期间曾在那烂陀寺从戒贤论师受学五年,传承《瑜伽师地论》及十支论的奥义,返国后,开创了中土的法相宗[3]

与中观派融合

八世纪初,寂护及弟子莲华戒融合中观自立派(梵语: Mādhyamika-svātantrika)与瑜伽派之思想,成立瑜伽中观自立派(梵语:Yogācāra-mādhyamika-svātantrika)。此派思想,有关胜义谛者乃采用中观自立派之论点,有关世俗谛者则依据瑜伽唯识之立场。八世纪后,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西藏佛教改革者宗喀巴以甚深观、广大行,意图综合般若中观与瑜伽唯识两派。八、九世纪以后,瑜伽派为中观派综合摄取,独立学派不复存在。[4]

参考资料

  1. 瑜伽唯识类. 玄奘取经 (中文). 
  2. 瑜伽行唯识学派. 百科知识 (中文). 
  3. 唯识宗的传承与发展. 佛光教科书 (中文). 
  4. 慈怡法师主编. 瑜伽派. 佛光大辞典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