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松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瓦松属(学名:Orostachys (DC.) Fisch.):景天科多肉植物,属名由希腊语oro(山)和 stachys(穗状),意为在山地生长而盛开穗状花序的植物。

  • 中文名瓦松属
  • 拉丁学名Orostachys Fisch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目虎耳草亚目
  • 科景天科
  • 亚 科景天亚科
  • 属瓦松属
  • 分布区域苏联、蒙古、中国、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叶第一年呈莲座状,常有软骨质的先端,少有为柔软的渐尖头或钝头,线形至卵形,多具暗紫色腺点。第二年自莲座中央长出不分枝的花茎;花几无梗或有梗,有多花,成密集的聚伞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伞房状,外表呈狭金字塔形至圆柱形;花五基数;萼片基部合生,常较花瓣为短;花瓣黄色、绿色、白色、浅红色或红色,基部稍合生,披针形,直立;雄蕊1轮或2轮,如为1轮,则与花瓣互生,如为2轮,则外轮对瓣的;鳞片小,长圆形,先端截形;子房上位,心皮有柄,基部渐狭,直立,花柱细;胚珠多数,成侧膜胎座。蓇葖分离,先端有喙,种子多数。[1]

生态习性

瓦松原产亚洲亚热带、温带地区,多野生于深山向阳坡面上,石质山坡石砾、岩石隙问、老屋瓦缝中、草房顶上或墙头上,适应性强。性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耐贫瘠和干旱,多成片生长于土层较薄的岩石周围、稀疏小灌木的基部,以及比较平缓的山脚荒坡地,基质主要为砂质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忍受 -20 ~40 ℃的极端温度。

瓦松容易群生。每年秋季后,瓦松集体开花,然后结成大量种子,应及时采收。瓦松种子成熟后植株主体集体死亡,但种子能完好的保存下来,次年春天靠种子繁殖。

产地分布

13种,分布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至苏联。我国有10种。

属名由来

属名由希腊语oro(山)和 stachys(穗状),意为在山地生长而盛开穗状花序的植物。叶排列成小莲座状,开花时叶盘向上延长抽出花序,开花后通常 死亡,靠植株基部蘖芽延续后代。分布在亚洲,种类很多,但观赏性不强。主要栽培的是一些园艺变种如富士和凤凰等。

繁殖技术

以瓦松为例,瓦松的繁殖有分株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法较为简便。生长季节特别是夏季,瓦松母株会在周围产生子株,可用于繁殖。将植株上长出的幼苗剥离下来,有根的直接上盆,无根的待伤口晾干,扦插在沙土中,生根后就可栽种。

播种法适合大量繁殖和屋顶绿化施工采用。瓦松种子无休眠特性,适宜秋季成熟后采收播种。一般条件下在温暖湿润的春季进行,如果在温室播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时将种子撒在用河沙 5 份、黄土 1 份混合均匀,浇透水后的播种土上,覆以塑料薄膜保湿,具有较高的出苗率。但小苗生长慢,需经二年培育,才能开花。

病虫防治

野生的瓦松大部分都有虫卵,所以拿回家后最好隔离养殖一段时间。虫害一般会在秋季爆发,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虫措施。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瓦松具有优异的观赏应用价值:瓦松可作为花坛花卉植于山坡、岩石园或屋顶,是一种颇具开发价值的野生花卉。瓦松可以和其他地被植物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地被植物景观,在屋顶花园等风力强烈、光照充足、土壤薄弱管理不易的区域,灌木或小乔木生长不良或很难生长,盆栽木本植物需要经常更换或投资成本大的地方,发挥出丰富植物种类、创造丰富多彩种植景观的作用。而把瓦松列入地被植物一员,成片种植或作地被植物,布置花坛、花境,与其他地被植物一起通过形成不同图案不同层次的种植景观,一年四季就可以欣赏到奇异美丽的植物景观,花开时或如花甸,或如地锦,或如锦绣;非花时节,或绿,或粉绿,或霜红,更具特色。花钱少而效果好。瓦松盆栽后供庭院陈设及造景,非常有情趣。

盆栽的瓦松,因植株玲珑小巧,株型优美,富于变化,花开繁茂,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秋观瓦花,冬赏松果,年年栽培,代代相传,成为家庭栽培多肉植物的新宠。 子持莲华已成为一种在市面上流通甚广的多肉植物。

药用价值

瓦松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常做中药使用,被誉为“东方神草”。其性味酸,苦,凉,有毒,主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等。

瓦松:全草药用,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 可制成瓦松栓。

下级分类

有边瓦松 Orostachys alicae (Hamet) H. Ohba

根须状。花茎高10-35厘米,下部有时被微乳头状突起。基生叶多数,倒卵形至圆形,厚,长9-12毫米,宽8-16毫米,上部有褐色、狭新月形的边缘,先端钝或圆,边全缘,有时有微乳头状突起,茎生叶互生或下部叶对生,长圆形,急尖。花序为中断的穗状或为伞房状;花梗稍长;萼片5,狭三角形,长1-2毫米,宽0.5-0.8毫米,近急尖;花瓣5,红色或红紫色,披针形至长圆形,直立,长3.5-4.5毫米,宽0.8-1毫米,急尖,有短的突尖;雄蕊5,长3-4毫米;鳞片5,近横长圆形,长0.3-0.4毫米,宽0.4-0.5毫米,钝;心皮5,近长圆形,长1.5-1.7毫米,花柱细,长1毫米。种子卵形,长1毫米,宽0.4毫米,被微乳头状突起。花期6-8月。

产四川、甘肃南部。生于海拔2000-2500米处。模式标本大概采自四川松潘。

狼爪瓦松 Orostachys cartilagineus A. Bor.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莲座叶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软骨质附属物,背凸出,白色,全缘,先端中央有白色软骨质的刺。花茎不分枝,高10-35厘米。茎生叶互生,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长1.5-3.5厘米,宽2-4毫米,先端渐尖,有白色软骨质的刺,无柄。总状花序圆柱形,紧密多花,高10-30厘米,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与花同长或较长,先端有刺;花梗与花同长或稍长,萼片5,狭长圆状披针形,长2毫米,有斑点,先端呈软骨质;花瓣5,白色,长圆状披针形,长5-6毫米,宽2毫米,基部稍合生,先端急尖;雄蕊10,较花瓣稍短,鳞片5,近四方形,长6-7毫米,有短梗,喙丝状,种子线状长圆形,长0.5毫米,褐色。花果期9-10月。 产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长低山山坡上。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绥芬河流域。

塔花瓦松 Orostachys chanetii (Levl.) Berger

多年生草本。莲座叶线形,长2.5厘米,宽4毫米,先端有半圆形,白色,软骨质的边,中央有长1.5毫米的白色软骨质的刺,有时两侧又各有1齿;花茎直立,着叶,高10-30厘米,由下到上有斜上的分枝;花茎叶线形,长达2.5厘米,宽达4毫米,先端有尖刺。花序外形狭金字塔形,小花序伞房状,全花序呈圆锥状,宽达7厘米;苞片着生在花梗中部;花多数,有长花梗;萼片5,卵形,长1毫米,先端有短尖;花瓣5,白色,先端有红色小斑点,披针形,长3-4毫米,宽1毫米,钝;雄蕊10,稍短于花瓣,花药深紫色;鳞片5,近正方形,长宽各约0.3毫米,先端圆或凹;心皮5,直立,披针状长圆形,长4毫米,基部有短柄,花柱长1毫米。蓇葖直立,喙长1毫米;种子狭长圆形,长0.8毫米,褐色。花期9月,果期10月。

四川甘肃河北。生于海拔400-1700米的山坡石上或屋顶上。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晚红瓦松 Orostachys erubescens (Maxim.) Ohwi

多年生草本。莲座叶狭匙形,肉质,长1.5-3厘米,宽4-7毫米,先端长渐尖,有软骨质的刺。花茎高17-25厘米,下部生叶。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3-7毫米,先端长渐尖,不具刺尖,有红斑点,花序总状,高8-20厘米,直径2-5厘米,苞片与叶相似,较小;花密生,有梗;萼片5,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钝;花瓣5,白色,披针形,长6毫米,宽1.8毫米,先端有红色小圆斑点;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5,小,近四方形,长0.3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直立,披针形,长6毫米,花柱细,长2毫米,基部急狭,分离。种子长1毫米,褐色。花期9-10月。

产安徽、浙江、江苏。生长低山石上或溪沟旁。日本、苏联、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远东地区的布列亚山。

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s (Turcz.) Berger

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莲座丛的叶短;莲座叶线形,先端增大,为白色软骨质,半圆形,有齿;二年生花茎一般高10-20厘米,小的只长5厘米,高的有时达40厘米;叶互生,疏生,有刺,线形至披针形,长可达3厘米,宽2-5毫米。花序总状,紧密,或下部分枝,可呈宽20厘米的金字塔形;苞片线状渐尖;花梗长达1厘米,萼片5,长圆形,长1-3毫米;花瓣5,红色,披针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1毫米合生;雄蕊10,与花瓣同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近四方形,长0.3-0.4毫米,先端稍凹。蓇葖5,长圆形,长5毫米,喙细,长1毫米;种子多数,卵形,细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在甘肃、青海可到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坡石上或屋瓦上。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全草药用,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

钝叶瓦松 Orostachys malacophylla (Pall.) Fisch.

二年生草本。第一年植株有莲座丛;莲座叶先端不具刺,先端钝或短渐尖,长圆状披针形、倒卵形、长椭圆形至椭圆形,全缘。第三年自莲座丛中抽出花茎,花茎高10-30厘米。茎生叶互生,近生,较莲座叶为大,长达7厘米,钝。花序紧密,总状,有时穗状,有时有分枝;苞片匙状卵形,常啮蚀状,上部的短渐尖;花常无梗;萼片5,长圆形,长3-4毫米,急尖;花瓣5,白色或带绿色,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6毫米,边缘上部常带啮蚀状,基部1-1.4毫米合生;雄蕊10,较花瓣长,花药黄色;鳞片5,线状长方形,长0.3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卵形,长4.5毫米,两端渐尖,花柱长1毫米。种子卵状长圆形,长0.8毫米,有纵条纹。花期7月,果期8-9月。

产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于海拔1200-1800米的岩石缝中。朝鲜、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小瓦松 Orostachys minutus (Kom.) Berger

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莲座叶密生,长圆状披针形至匙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有紫色斑点,先端有宽半圆形白色软骨质的附属物,中央有一短刺尖;花茎高2-5厘米,叶卵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宽1.2-2毫米,先端有一白色软骨质的刺尖。穗状或总状花序圆柱形,长1.5-4厘米;花密生,几无梗;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2.5毫米,有紫斑;萼片5,披针形至卵形,长2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有刺尖头,有紫斑;花瓣5,红色或淡红色,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4.5毫米,近急尖,上部有紫斑;雄蕊10,与花瓣稍同长,花药紫色;鳞片5,近正方形,长0.3毫米,上部稍宽,先端有微缺;心皮5,卵状披针形,两端渐狭,长4毫米,基部有短柄,花柱长1毫米,直立;种子细小。花期8-10月。

产辽宁、黑龙江。生屋顶上。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吉林市附近。

狭穗瓦松 Orostachys schoenlandii (Hamet) H. Ohba

根短,须状。花茎斜上,弯曲,细弱,高4-30厘米,被柔毛或无毛。基生叶莲座状,密生,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15毫米,宽2-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1至数个牙齿,被长柔毛或无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长6-15毫米,先端有少数牙齿或渐尖,疏被毛或无毛。花序总状或下部有伞房花;萼片5,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1.5-2毫米,无毛;花瓣5,红色,披针形,长4-6毫米,先端近急尖;雄蕊5,较花瓣稍短;鳞片5,匙状正方形,长宽各0.3-0.5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长圆形,长3毫米,花柱稍长。蓇葖直立;种子卵形,长0.8毫米,被微乳头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四川岷江上游甘肃东南部陕西凤县。生长海拔800-3100米处石缝中。

黄花瓦松 Orostachys spinosus (L.) C. A. Mey.

二年生草本。第一年有莲座丛,密被叶,莲座叶长圆形,先端有半圆形、白色、软骨质的附属物,中央有长2-4毫米,白色,软骨质的刺。花茎高10-30厘米;叶互生,宽线形至倒披针形,长1-3厘米,宽2-5毫米,先端渐尖,有软骨质的刺,基部无柄。花序顶生,狭长,穗状或呈总状,长5-20厘米;花梗长1毫米,或无梗;苞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达4毫米,有刺尖;萼片5,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先端渐尖,有刺尖,有红色斑点;花瓣5,黄绿色,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1.5毫米,基部1毫米处合生,先端渐尖;雄蕊10,较花瓣稍长,花药黄色;鳞片5,近正方形,长0.7毫米,先端有微缺。蓇葖5,椭圆状披针形,长5-6毫米,直立,基部狭,嚎长1.5毫米;种子长圆状卵形,长0.8-1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产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长海拔600-2900米的干山坡石缝中。朝鲜、蒙古、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13] 小苞瓦松 Orostachys thyrsiflorus Fisch.

二年生草本。第一年有莲座丛,有短叶;莲座叶淡绿,线状长圆形,先端渐变为软骨质的附属物,长1.5-2毫米,急尖,中央有短尖头,边缘有细齿或全缘,覆瓦状内弯。第二年自莲座中央伸出花茎,高5-20厘米;茎生叶多少分开,线状长圆形,长4-7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急尖,有软骨质的突尖头。花序总状,长4-14厘米;苞片卵状长圆形,渐尖,较花短,花梗长2毫米;萼片5,三角状卵形,长1.5毫米,宽2毫米,急尖;花瓣5,白色或带浅红色,长圆形,长达5毫米,宽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10,与花瓣同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近正方形至近长方形,长0.5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狭披针状长圆形,长5毫米,花柱长1.5-2毫米在内。蓇葖直立;种子卵形,细小。花期7-8月。

产西藏、新疆、甘肃。生于海拔1000-2100米的山坡干草原或山地阳坡上。蒙古、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