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瓶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瓶窑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余杭区中西部,瓶窑组团中心镇,大径山旅游体系的一个门户。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素有“文化之邦、天府之地、鱼米之乡”及“北秀明珠”的美誉,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良渚文化遗址 的核心区,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华第一城” 、反山、汇观山莫角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和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核心所在地。北和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街道、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

中文名 瓶窑镇

外文名 Pingyao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余杭区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西部

面 积 129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辖13个村、5个社区

政府驻地 瓶窑镇

电话区号 0571

邮政区码 31111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建制沿革

瓶窑历代称镇,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北境的马头关是浙西北三关之一,为浙西北进杭通道。俗称铁菱关,因关前铺满铁蒺菱,以拒敌兵,故名。越独松关,分南北二路进杭州,北路必经瓶窑。宋时金兵南侵,赵构逃难;元时徐寿辉攻德清、武康;明未总兵唐彪抗清;清太平军和清兵数次在瓶窑激战。都因为瓶窑地理位置的险要,堪作杭州的屏障,浙北的军事重镇。民国年间确定为建制镇,但一分为二,以关口桥为界,桥南属余杭县,桥北属钱塘县,后为杭县。直至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消划归余杭县。同年10月,余杭县撤消划归临安县。1961年3月原余杭县从临安县析出划归钱塘联社,瓶窑属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建为余杭县,瓶窑仍属余杭县。1962年4月,省北湖种畜场撤消,张堰、圣堂、西安寺、毛元岭四村与瓶窑镇属之西中、河中、上窑、外窑、六头五村合并,新建北湖公社。1983年6月外窑村划回瓶窑镇。1988年,北湖乡并入瓶窑镇;1992年5月,长命乡并入瓶窑镇;2001年8月,彭公乡并入瓶窑镇。镇南的沿苕溪建筑的西险大塘是重要的防洪屏障,保障杭州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 2019年7月6日,世界遗产大会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位于瓶窑镇。

行政区划

瓶窑镇区域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辖13个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7887人(2017年)。

区域位置

瓶窑镇位于杭州市北郊,北纬30°23′-30°55′,东经119°57′-119°37′。北和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3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77887人(2017年),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瓶窑处于天目山系的末端,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可大致分为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1]

气候物侯

瓶窑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多年平均降雨日130~145天,年平均雨量 1150毫米~1550毫米,以五至十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66%。最大年降雨2077.1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917毫米(1979年),最大日降雨282.9毫米(1963年9月12日)。该镇位于余杭地区,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

自然资源

瓶窑处于天目山系的末端,山脉众多,更有苕溪、北湖和大面积湿地。尤其是苕溪每年秋季芦花飞扬,美不胜收;北湖近2万亩的草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无数观鸟爱好者和鸟类研究专家早就把这里做为鸟类研究的天堂。周边是双溪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径山风景区。

农林资源

瓶窑物产丰富,盛产蚕茧、水稻、竹笋、茶叶、花果、水产等农副产品。位于瓶窑的大观山果园就是杭州最大的水果产地。同时,瓶窑也是竹笋之乡,每年都举办“竹笋节”。

视频

发现更多有趣 瓶窑古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