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甘惜分

增加 3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甘惜分
| 圖像 =
[[File:甘惜分.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c3f1117b874a54e4.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16年4月17日
| 國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代表作品 = 新闻论争三十年,新闻理论基础
}}
 '''甘惜分'''(1916~2016 ),男, [[ 四川邻水 ]] 人,1916年4月17日出生,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中国新闻学界泰斗, [[ 中国人民大学 ]] 新闻学院资深教授。
2016年1月8日22时55分,因突发高烧引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100岁。
人物生平
1916年,他出生于四川邻水县一个贫寒家庭。华北事变后,22岁的他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此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高级干部研究班政治教员、新华社绥蒙分社记者、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后随刘邓部队前往解放大西南。1949年重庆解放后,他又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
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全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吴玉章奖金新闻评审组召集 == 等。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物生平==
1916年,他出生于四川邻水县一个贫寒家庭。[[华北事变]]后,22岁的他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此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高级干部研究班政治教员、新华社绥蒙分社记者、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后随刘邓部队前往解放大西南。1949年[[重庆]]解放后,他又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 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全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吴玉章]]奖金新闻评审组召集人等。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 1954年,甘惜分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之后随此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从新闻记者转型投入新闻教育和研究,先后成为我国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生导师、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导师,并于1980年创办了《 [[ 新闻学论集 ]] 》并任主编。
40年来,甘惜分一直孜孜以求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撰写了《新闻理论基础》《新闻原理纲要》《新闻论争三十年》等多部著作。
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
1945年任 [[ 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 ]] 记者。
1946年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
1949年任 [[ 新华社西南总分社 ]] 采编部主任。
1954年9月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副教授。
2016年1月16日,新闻学界"泰斗"甘惜分教授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 人物荣誉== 
曾获中国传媒大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北京邹韬奋园丁奖。
2015年12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为甘惜分教授颁发了"中国舆论学研究终身成就奖"。
== 学术贡献甘惜分教授的新闻思想有他自己独特发展的曲折过程。1954 年他初到北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新闻理论教材==
 [[File:甘惜分1.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t0133e588c7f8d1cbd6.jpg 原图链接]]]  甘惜分教授的新闻思想有他自己独特发展的曲折过程。1954 年他初到北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新闻理论教材 不能用了,要重新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新教材,那时苏联也不重视新闻理论,甘教授决心走一条中国自己的路。但是,受那时缺乏独立思考的时代氛围影响,他以党的决议、指示和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为唯一思想来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甘惜分教授维护党报的优良传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探索新闻规律,而他新闻观点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80 年代后半期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甘惜分教授领导的舆论研究所进行了几次民意测验,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查表明,广大群众(包括高级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 都对中国传媒的可信度表示不满。眼见经济体制改革汹涌澎湃,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新闻体制改革却畏缩不前,党内外腐败之风横行,新闻监督无能为力,广大群众呼吁进行新闻体制改革。甘教授的思潮如同青年学者一样活跃起来,大胆进行科学追求。
他的新闻思想首先强调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新闻规律是第一性的,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是第二性的。应当是按新闻自身的规律制定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而不是相反。这一思想具有针对性。长久以来,领导部门常以个人意志发号施令,而不顾新闻工作的自身规律,甚至根本否认新闻工作规律的存在,不承认新闻学。
影响深远的《新闻理论基础》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全面阐述新闻传播规律及新闻事业的专著。一经出版随即轰动,共印刷20万册,成为大学新闻学理论的入门课本。1993年,他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详细、全面的新闻学辞书。
此外,他还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并在学校指导开设了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舆论学原理等课程。作为师长,甘惜分数十年来桃李满园, [[ 童兵 ]] [[ 郑保卫 ]] [[ 喻国明 ]] [[ 刘建明 ]] 等一批弟子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为了中国新闻界新一代领军人物。2009年,甘惜分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新闻改革==
新闻改革
鉴于国际新闻界的多样化,冲破了关起门来进行新闻控制的旧格局,形成了国际新闻竞争的新局面,甘教授力主中国新闻界改革开放,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必须闯入世界新闻大国之林,不能让几个西方大国形成国际新闻垄断。为此,甘教授提出:采取"多声一向论"。"一向"即共同的政治方向,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共同基础上,实行新闻开放和言论开放,除办好党报外,试办几家民间报纸,加强人民对党和政府政策和官员的监督,打破新闻批评的禁区,让人民畅所欲言。一方面大力整顿政纪党纪,消除特权,严惩腐败,另一方面逐渐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双管齐下,不会制造政治混乱,而有助于政治稳定。任何时候,新闻界要防止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 甘惜分教授倡导"新闻与历史同一论",目的在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他认为新闻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新闻。他反对把新闻与历史截然分开的观点,确认真实的新闻就是不朽的历史记录。写新闻,办报纸,要像史学家一样力求真实和严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代的新闻记者就是当代的历史学家,要向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学习面对事实不屈不挠的风骨。
甘教授反对照搬西方新闻模式,西方媒体那种滥用新闻自由的作法,是不值得效法的。但是民主没有国界,按照宪法,人民的政治权利一定要受到尊重,否则不利于国家稳定。
== 主要著作== 
由于新闻学还很年轻,由于它与政局联系十分紧密,因而新闻学理论著作十分难产。甘惜分教授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新闻理论基础》(1980 年) ,这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新闻理论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新闻理论专著,很受国内新闻界重视,中国社科院曾组织学术讨论,各高等新闻院校采作教材,先后印刷20 万册。1985 年,他出版《新闻论争三十年》,1992 年主编完成《新闻学大辞典》(180 万字)。
 
[[File:甘惜分11.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t01eab9fc382d4a9726.jpg 原图链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的口号,理论战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讨论,理论界出现了繁荣局面。宽松的理论环境使甘惜分教授深受鼓舞,他带着深厚的使命感重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党报和人类新闻活动的论述,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实践,于1982年出版了《新闻理论基础》一书,构建了中国的党报理论体系。该书成为全国有深刻影响的新闻理论著作,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必读书籍,在发行的高峰期,销售20多万册,现在仍有一些新闻专业院、系把它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现已进入中老年的新闻理论学者,几乎没有一人不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他的观点,其影响力远非现在所能估价。
5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