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甘石星经

增加 8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甘石星经.jpg|350px|缩略图|右|<big>甘石星经</big>[http://www.cnrexue.com/d/file/rxw/huanqiu/2019-06-21/d13a39b6a02b0175efcdb93a874f3998.jpg 原图链接][http://www.cnrexue.com/rx/20190621/229449.html 来自 热血网 的图片]]]
''' 甘石星经 ''' 》,中国古代的 [[ 天文学 ]] 专著和观测记录,是 [[ 世界 ]] 上现存第二早的天文著作,仅次于前1800年的巴比伦星表。
中国在 [[ 春秋战国 ]] 时期天文学已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 [[ 皇帝 ]] 星占之用。其中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 [[ 天文学家 ]][[ 石申 ]] 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原著已散佚,现只能在同期之相关史籍中零碎抄录,如《开元占经》中。
==基本内容==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 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 ,[[ 战国 ]] 时期楚人 甘德(今属 [[ 湖北]])、 魏人 石申( 今属 河南开封) 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 称为《甘石星经》。
==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 生产 ]] 的发展,天文学也有很多成就。“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湛,宋有了韦,齐(一说是楚或鲁)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经。”(《晋书·天文志上》) [[ 甘德 ]] 和石申夫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夫的著作名为《天文》,都是八卷。汉朝时,这两部著作还是各自刊行的。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甘德和石申夫当时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初步掌握了这些 [[ 行星 ]] 的运行规律,记录了800个 [[ 恒星 ]] 的名字,其中测定了121颗恒星的方位,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后人把甘德和石申夫测定恒星的记录称之为《甘石星表》(又称《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 [[ 希腊 ]] 天文学家 [[ 伊巴谷 ]] 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还早约200年。《甘石星经》在宋代就失传了,在唐代的《开元占经》中还保存一些片断,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的书目中保存了它的梗概。
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期的齐国(一说是 [[ 楚国 ]] 或鲁国)人;石申,又称石申夫或石申父,战国时期的 [[ 魏国 ]] 人,他们都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天文学家。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借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 [[唐朝| 唐代 ]] 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还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方位。后人将甘德和石申测定的恒星记录称为《甘石星表》,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 [[ 欧洲 ]] 第一个恒星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中的数据,因此,《甘石星经》在我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视频==
245,3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