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存方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存方式,社会科学术语 [1]

[]

人是生命的一种,人所以特殊在于他是生命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一般存在物和生命存在物的根本所在。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我”与“非我”,即自身与自身之外的东西区分开来。 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三者既具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联系的一面是指,三者都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区别在于,三者描述存在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人的生存方式旨在揭示人作为一种存在其存在的特殊状态,生活方式则是描述人的现实存在的具体形态,而生产方式则只是人的生存实践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实践内容之一。 首先,人的生存方式对人的特殊存在方式的揭示。相对于一般存在物,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主要体现为人不仅是有生命的,而且具有自我意识,因此,人的生存活动也相应不仅仅具有对象性和主体性纬度,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意向性纬度,即人的生存还具有意义性。这样,相对于一般存在,人是有生命的存在,而相对于有生命的存在,人又是不断追求生活意义的存在,也就是说,生存是否具有意义成为人的生存区别于一般生命生存的根本特征。正是在此意义上,我认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生存价值这一因素。也因此,正是因为人的生存具有生存价值这一本质性因素,所以人的生存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其次,生活方式对人的生存活动的现实形态的描述。如果说,人的生存方式揭示了人存在的特殊性,那么生活方式概念则是对上述人的存在之特殊性的进一步现实化和具体化。通常讲,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如何生活,而对于人们生活活动和状态来讲,只要它是现实的,就具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主体、对象和手段,而这正是人的生存方式中生存实践要素的应有内容,即生存背景、生存途径、生存角色。因此,生活方式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存实践的现实体现。根据人的生存角色层次性,结合人的生存背景和生存途径的差别,现实中人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方式,内含社会生产活动和个人就业活动;婚姻生活方式,内含婚姻方式和家庭生活;交往方式,内含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交往内容;闲暇生活方式,内含闲暇时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实践消费三个方面。所以,生活方式本质上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具体描述,揭示的是人的生存的现实状态和表象。 最后,生产方式是人生存实践首要的和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他是自然中的一员,但由于具有自我意识,人和自然又不是简单的同一关系,而人之所以克服人与自然的对立,就在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人改造着大自然,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认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所以,从本质上讲,生产方式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基本方面,决定着人们生活方式水平和时代特征。 总之,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实际上是对人在世界中存在状态的不同层面的反映,揭示它们三者之间的异同对我们准确分析和描述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