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態工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態工法
圖片來自epaper

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又可能稱自然工法,是基於對物種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的體認而提出的一種新思維和新的施工技術,其內涵包括揚棄因工程建設而阻絕生物遷徙、繁衍的不當措施,並提醒工程師在設計時除考量工程要求之外,亦兼顧生態系統的自然要求。至於如何施工、使用當地的材料等,叫做近自然工法。[1]

近年來生態工法崛起,以近自然工程設計日漸受到大家的重視、推崇及廣泛的應用,使開發工程都趨向於對環境保育的重視,加強原生地水土保持的強度,減低及預防天然災害的發生率,使自然生態環境能永續的利用。

當挖斷順向坡之坡腳時,應以人造邊坡或擋土牆或岩錨方式,進行結構補強。且當有安全性顧慮時,不宜使用「近自然工法」。

另一種對於生態工法的定義則是指人類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切認知,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設計。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变化的程度。这可以是指在一个区域、生物群丛或行星范围之内的基因变化、物种变化或生态系统变化。陆地生物多样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往往是最高的,这似乎是由于温暖的气候和高初级生产的结果。海洋生物多样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纬度带往往是最高的,在那里海洋表面温度最高。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界一个较新的概念。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亦可解释为:单位面积内生物种种类的数目,表示生物群落中显示生态地位多样化与基因变异。最后,生物多样性是为维护生态平衡,且有公约。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面: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SD),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使用由布伦特兰委员会创造已成为最经常被引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