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电影史」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电影史跨越了从19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的一百多年。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也渐渐由聚众猎奇发展成为21世纪大众传媒、交流与娱乐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影也在艺术、科技与政治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
+
 
 +
''' 电影史''' 跨越了从19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的一百多年。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也渐渐由聚众猎奇发展成为21世纪大众传媒、交流与娱乐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影也在[[ 艺术]] [[ 术|科技]] [[ 政治]] 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
  
 
==默片时期==
 
==默片时期==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ref>[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80423/ 默片并不沉默的年代],豆瓣电影,2019-12-7</ref>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字幕,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
 早期的电影都是“[[默片| 无声电影]] ”。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ref>[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80423/ 默片并不沉默的年代],豆瓣电影,2019-12-7</ref>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 字幕]] ,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电影院老板经常替换掉讲评人,请乐师在电影放映时伴奏,若电影院有相应乐器的话,通常是钢琴师或风琴师。伴奏的音乐应该随时符合电影的情节气氛.
+
 事实上,[[ 电影院]] 老板经常替换掉讲评人,请乐师在电影放映时伴奏,若电影院有相应[[ 乐器]] 的话,通常是[[ 钢琴师]] 或风琴师。伴奏的音乐应该随时符合电影的情节气氛.
  
 
==有声时期==
 
==有声时期==
行 11: 行 12:
 
===有声电影问世===
 
===有声电影问世===
  
 后来,技术的进步允许制片人创作与电影画面同步的音轨,使得电影进入了有声时期。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爵士歌手(1927年)<ref>[https://www.sohu.com/a/196474587_252052 【历史上的今天】阿尔·乔尔森主演第一部有声电影],搜狐网,2017-10-06</ref>。音轨的录制可以与拍摄电影相分离,但真人电影音轨录制,许多部分是与拍摄画面同时进行的。有声电影发明后,无声电影和电影院里的乐师迅速销声匿迹。
+
 后来,技术的进步允许[[ 制片人]] 创作与电影画面同步的音轨,使得电影进入了有声时期。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爵士歌手]] (1927年)<ref>[https://www.sohu.com/a/196474587_252052 【历史上的今天】阿尔·乔尔森主演第一部有声电影],搜狐网,2017-10-06</ref>。音轨的录制可以与拍摄电影相分离,但真人电影音轨录制,许多部分是与拍摄画面同时进行的。有声电影发明后,无声电影和电影院里的乐师迅速销声匿迹。
  
 
===电影彩色化===
 
===电影彩色化===
  
 电影发展最后一个重要步骤是彩色电影于1930年左右引入市场,而被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彩色电影片是《浮华世界》。在彩色电影取代黑白电影更是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彩色技术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彩色电影,至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没有黑白电影了。不像摄影,出于某些考虑用黑白胶片比较好,拍电影几乎没有不用彩色的理由。个别的例外,例如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及2012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大艺术家》通常都是出于其他艺术考量。
+
 电影发展最后一个重要步骤是彩色电影于1930年左右引入市场,而被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彩色电影片是《[[ 浮华世界]] 》。在彩色电影取代黑白电影更是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彩色技术的改良,越来越多的彩色电影,至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没有黑白电影了。不像[[ 摄影]] ,出于某些考虑用黑白胶片比较好,拍电影几乎没有不用彩色的理由。个别的例外,例如斯皮尔伯格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前苏联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以及2012年的[[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大艺术家]] 》通常都是出于其他艺术考量。
  
 
===电影院革命===
 
===电影院革命===
  
 电影影片(菲林)通过放映机投射在阔银幕上,传统影片因技术问题,其影片长度每段仅够播放十分钟左右。以一部电影长达两小时左右,需影片十多卷,为达到连续播放效果,电影院放映间皆配备两架放映机交替使用。当一架在播放第一卷影片时,另一架得预备第二片的播放,第二架播放时,第一架播放完的影片得卸下回卷以备下轮播放,同时将第三片影片装上,同时撇换烧损的发光电弧碳精棒,当时的放映间至少得两人操作,且忙碌非常.若两间同步播放,两者之间,相差时间至少十五分钟,若多间同时播放,第一跟最后播放的戏院时间相差极大。
+
 电影影片(菲林)通过[[ 放映机]] 投射在阔[[ 银幕]] 上,传统影片因技术问题,其影片长度每段仅够播放十分钟左右。以一部电影长达两小时左右,需影片十多卷,为达到连续播放效果,[[ 电影院]] 放映间皆配备两架放映机交替使用。当一架在播放第一卷影片时,另一架得预备第二片的播放,第二架播放时,第一架播放完的影片得卸下回卷以备下轮播放,同时将第三片影片装上,同时撇换烧损的发光电弧碳精棒,当时的放映间至少得两人操作,且忙碌非常.若两间同步播放,两者之间,相差时间至少十五分钟,若多间同时播放,第一跟最后播放的戏院时间相差极大。
  
 反观最新戏院放映间的设备已与旧式放映间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新式放映机采用电弧灯泡,其耐用程度大大提高,使用中又不需调整电弧发光间隙,所以整片影片带卷被头尾相接一起,此举不仅节省人工费用,而且优点极多,因片卷头尾相接,其直径庞大,故需一输出盘和一接收盘,若多间戏院在短距离;如同一建筑物内并排而列,第一间戏院放映机播放后,影片不回收而经引片轮将之输出至第二再至第三……至最后一间;每间仅押后数分钟即能同步播放同一影片,而以往每间戏院得至少两人操作的放映间,如今却是一人操作数间戏院了,另一项重大改革在于音响系统,它已由以往光声学音响单声道进入了最新的数码光声学立体音响系统了。
+
 反观最新[[ 戏院]] 放映间的设备已与旧式放映间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新式放映机采用电弧灯泡,其耐用程度大大提高,使用中又不需调整电弧发光间隙,所以整片影片带卷被头尾相接一起,此举不仅节省人工费用,而且优点极多,因片卷头尾相接,其直径庞大,故需一输出盘和一接收盘,若多间戏院在短距离;如同一[[ 建筑物]] 内并排而列,第一间戏院放映机播放后,影片不回收而经引片轮将之输出至第二再至第三……至最后一间;每间仅押后数分钟即能同步播放同一影片,而以往每间戏院得至少两人操作的放映间,如今却是一人操作数间戏院了,另一项重大改革在于[[ 音响]] 系统,它已由以往光声学音响单声道进入了最新的数码光声学立体音响系统了。
  
 
===电脑特效===
 
===电脑特效===
  
 在电影制作初期,电影的特效(特别效果)镜头加以各项技术来配合。到如今,电脑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一些镜头演员仅需端坐在特制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动作即可,而出现在银幕上的背景和剧情简直不可想像,因为以电脑来做编辑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琐的步骤,使最后出厂的拷贝品质与已往的产品亦不可同日而语了。
+
 在电影制作初期,电影的特效(特别效果)镜头加以各项技术来配合。到如今,[[ 电脑]] 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一些镜头演员仅需端坐在特制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动作即可,而出现在银幕上的背景和剧情简直不可想像,因为以电脑来做[[ 编辑]] 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琐的步骤,使最后出厂的[[ 拷贝]] 品质与已往的产品亦不可同日而语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0年2月17日 (一) 13:19 的修訂

電影史跨越了從19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的一百多年。電影作為一種活動影像也漸漸由聚眾獵奇發展成為21世紀大眾傳媒、交流與娛樂的重要工具之一。電影也在藝術科技政治領域造成了巨大影響。

默片時期

早期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然而,電影發行商發現,在播放電影時有一個講評人[1]來敘述故事、補上角色間的對話,可以更吸引觀眾。沒過幾年,播放的電影都會在下邊附上字幕,這樣就可以在演員「說話」時,表示出他說的內容。這使得講評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事實上,電影院老闆經常替換掉講評人,請樂師在電影放映時伴奏,若電影院有相應樂器的話,通常是鋼琴師或風琴師。伴奏的音樂應該隨時符合電影的情節氣氛.

有聲時期

有聲電影問世

後來,技術的進步允許製片人創作與電影畫面同步的音軌,使得電影進入了有聲時期。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手(1927年)[2]。音軌的錄製可以與拍攝電影相分離,但真人電影音軌錄製,許多部分是與拍攝畫面同時進行的。有聲電影發明後,無聲電影和電影院裡的樂師迅速銷聲匿跡。

電影彩色化

電影發展最後一個重要步驟是彩色電影於1930年左右引入市場,而被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彩色電影片是《浮華世界》。在彩色電影取代黑白電影更是個逐漸轉變的過程中,隨着彩色技術的改良,越來越多的彩色電影,至今可以說已經基本上沒有黑白電影了。不像攝影,出於某些考慮用黑白膠片比較好,拍電影幾乎沒有不用彩色的理由。個別的例外,例如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前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以及2012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大藝術家》通常都是出於其他藝術考量。

電影院革命

電影影片(菲林)通過放映機投射在闊銀幕上,傳統影片因技術問題,其影片長度每段僅夠播放十分鐘左右。以一部電影長達兩小時左右,需影片十多卷,為達到連續播放效果,電影院放映間皆配備兩架放映機交替使用。當一架在播放第一卷影片時,另一架得預備第二片的播放,第二架播放時,第一架播放完的影片得卸下回卷以備下輪播放,同時將第三片影片裝上,同時撇換燒損的發光電弧碳精棒,當時的放映間至少得兩人操作,且忙碌非常.若兩間同步播放,兩者之間,相差時間至少十五分鐘,若多間同時播放,第一跟最後播放的戲院時間相差極大。

反觀最新戲院放映間的設備已與舊式放映間不可同日而語了,因新式放映機採用電弧燈泡,其耐用程度大大提高,使用中又不需調整電弧發光間隙,所以整片影片帶卷被頭尾相接一起,此舉不僅節省人工費用,而且優點極多,因片卷頭尾相接,其直徑龐大,故需一輸出盤和一接收盤,若多間戲院在短距離;如同一建築物內並排而列,第一間戲院放映機播放後,影片不回收而經引片輪將之輸出至第二再至第三……至最後一間;每間僅押後數分鐘即能同步播放同一影片,而以往每間戲院得至少兩人操作的放映間,如今卻是一人操作數間戲院了,另一項重大改革在於音響系統,它已由以往光聲學音響單聲道進入了最新的數碼光聲學立體音響系統了。

電腦特效

在電影製作初期,電影的特效(特別效果)鏡頭加以各項技術來配合。到如今,電腦已大量配合應用在電影製作上,一些鏡頭演員僅需端坐在特製椅子上,做一些表情和動作即可,而出現在銀幕上的背景和劇情簡直不可想像,因為以電腦來做編輯影片的工作取代一味繁瑣的步驟,使最後出廠的拷貝品質與已往的產品亦不可同日而語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