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电滞回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电滞回线

在较强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铁电体的极化强度P随外电场呈非线性变化,而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P表现为电场E的双值函数,呈现出滞后现象,这个P—E(或D—E)回线就称为电滞回线。

目录

科技名词定义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方法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电滞回线英文名称:electrichysteresisloop

定义:在电场强度周期性变化时,表示物质电滞的闭合极化曲线。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实验目的

通过对铁电材料BaTiO3电滞回线的测试,了解铁电材料物理特性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某些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并具有自发极化的方向,因外电场方向的反向而反向。晶体的这种性质称为铁电性,具有铁电性的晶体成为铁电体,铁电体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具有电滞回线

电滞回线的存在是判定晶体为铁电体的重要依据,并且通过电滞回线的测量,可以测定铁电体的剩余极化强度Pr,自发极化强度Ps,以及矫顽场Ec等参数。[1]

电滞回线表明铁电体的极化强度ρ与外加电场E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并且自发极化可随外电场方向反向而反向,回线所包围的面积就是极化强度反转2次所需要的能量。

电滞回线的产生是由于铁电晶体中存在铁电畴。铁电体的自发极化强度并非整个晶体为同一方向,而是包括各个不同方向的自发极化区域。由许多晶胞组成的。具有相同自发极化方向的小区域叫做铁电畴,铁电体未加电场时,由于自发极化取向的任意性和热运动的影响,宏观上不呈现极化现象。当加上外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电畴由于新畴核的形成和畴壁的运动,起体积迅速扩大,而逆电场方向的电畴体积则减小或消失,即逆电场方向的电畴转化为顺电场方向。

铁电体中除了由于自发极化转向过程所产生的极化以外,还存在着线性感应极化;此外,铁电体的电导常常也很大。如果样品两端加上正弦交变电压:,则样品两端的电荷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自发极化转向过程所提供的电荷。

(2)感应极化过程所提供的电荷。

(3)漏电导等损耗所提供的电荷。

研究电滞回线的目的,主要在于考察与自发极化转向过程有关的各种现象。

实验上所得到的回线形状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如样品的尺寸、温度、湿度,晶体的质地,样品原先的热和电的经历,以及交变电场的频率等。实际的晶体不是非常完美的,因此很难得到比较理想的矩形回线,即使是比较好的晶体,其电滞回线的拐角处也总是被稍微变圆。对于大多数铁电陶瓷来说,因自发极化反转比较缓慢,因而具有圆弧形的电滞回线。

回线圈成区域的面积正比于损耗能量,这部分能量在样品内被转化为热量,为此,电滞回线的观测通常是在低频下进行的,如50Hz或者更低。 在一定的外加电场下,电滞回线会呈现饱和,这是铁电晶体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也只有饱和的电滞回线才是铁电性的一个真正可靠的判据。    实验内容、方法

主要通过计算机操作,调整测试铁电材料电滞回线极化电压等各参数,绘制电滞回线,并从回线上得出剩余极化强度Pr,自发极化强度Ps,以及矫顽场Ec等参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