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番泻叶

增加 4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center>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center>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番泻叶
| 圖像 = [[File:番泻叶.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npicp.com/picture/sxchangyue118/1671472201656172849.jpg 原图链接]]]}}
[[番泻叶]],异名旃那叶、泻叶、泡竹叶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英文名[[:'''FOLIUM SENNAE]] ''' ,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粘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尽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形态特征==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狭叶番泻为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粘性。尖叶番泻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ref name="道客巴巴">{{cite web |url=https://www.doc88.com/p-7314950608341.html |title=番泻叶| accessdate=2019-09-30}}</ref>
==生长环境==
原产于干热地带。从播种至开花结实只需3-5个月。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有低于10℃的日数应有180-200d,此期积温不少于4000-4500℃。在中国较干热的云南元江县,年平均气温23.8℃,年雨量484.7mm,引种生长较好。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冲积土]],土壤微酸性或中性为宜。
==分布范围==
狭叶番泻;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尖叶番泻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现广东海南、云南已从国外引种栽培。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目前市场商品,主要为印度番泻叶。<ref name="学问">{{cite web |url=http://xuewen.cnki.net/CJFD-ZSYZ201704040.html |title=番泻叶的研究概况| accessdate=2019-09-30}}</ref>
==主要价值==
番泻叶出自《饮片新参》;《[[中药志]]》:进口的番泻叶中常夹杂有多种番泻属(即山扁豆属)植物的叶,据文献记载及按标本鉴定,其中可能有植物耳叶番泻Cassia auriculata L.的小叶片,呈卵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或具刺突,基部对称或不对称,表面黄灰绿色至红棕色,被有灰白色毛茸,有的极多。此种叶片的掺杂量有时高达60%。据北京医学院生药教研组1959年分析此叶,其蒽醌衍生物含量极微。故此种叶片夹杂量愈多,则商品品质愈劣。耳叶番泻产于印度、斯里兰卡,野生或栽培。在国外尚有以植物倒卵叶番泻C.obovata Colladon的叶作番泻叶用者,但国内尚未见到,其植物分布于埃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意大利]]有栽培,故商业上通称意大利番泻。《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载: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干燥成熟果实(番泻荚),功用与叶相同。服后腹痛的副作用较小。<ref name="植物通">{{cite web |url=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zhongyao/251381036.htm |title=番泻叶| accessdate=2019-09-30}}</ref>
==成分==
狭叶蔷泻叶含番泻甙 C(Sennoside C),即大黄酸一芦荟大黄素一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 A、B 以外, 还有[[大黄酸]](Rhei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ChrysoPhanic acid)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Ernodin gluco-side)。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蒽类成分0.85~2.86%和2.34~3.16 %,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 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同属植物耳叶番泻 Cassia auriculata 含鞠质,叶含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树皮含多酚氧化酶(Poly- phenoloxidase)。
尖叶番泻叶 含蒽醌衍生物0.85%-2.86%,其中有番泻甙A、B、C,芦荟大黄素-8- 葡萄糖甙(aloeemodin-8-mon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nglucoside), 大黄酸-l-葡萄糖甙(rhein-l-monoglucoside), 以及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柰素、植物甾醇及其甙等。<ref name="太平洋家居网">{{cite web |url=https://www.pchouse.com.cn/baike/shenghuo/904/ |title=番泻叶的副作用,番泻叶的功效与作用| accessdate=2019-09-30}}</ref>
==功效==
泻下作用该品对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种动物及人均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小鼠和兔于药后2-4b致泻,人口服后约6h引起泻下。该品致泻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和B,尤其是 番泻甙A,番泻甙C虽致泻作用与A相近然含量很少。番泻甙A20mg/kg即可引起小鼠泻下。但倘于A中混入20%的C,则可使番泻甙A的作用增强1.6倍。番泻甙于小肠可以有部分吸收,后经血流或胆汁进入大肠,而主要则由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在肠内细菌作用下经水解、还原等变化成为大黄酸蒽酮或大黄酸蒽酮-8-葡萄糖甙。由于直接注入大黄酸蒽酮的泻下作用不受影响,且可见肠内大黄酸蒽酮的生成量显著减少,故认为大黄酸蒽酮才是番泻甙引起泻下的真正成分。另一方面,在翻转[[小肠]]和[[结肠]]囊番泻甙可阻止葡萄糖和Na的跨肠壁转运,表明抑制肠道对葡萄糖、钠和水的吸收,增加肠腔内容积继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小肠和结肠蠕动增强,也可能是其致泻机制之一,且小肠也是其泻下成分的作用部位。
毒性番泻叶总甙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1.414g/kg,折合生药为36.3g/kg。
==毒性==
毒性:番泻叶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141g/kg。
有人对服用番泻叶的患者102例,于治疗前后作[[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及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临床==
治疗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及消化道出血:一般每次服番泻叶胶囊4粒(每粒含生药2.5g)每天3次,24小时内未大便者加服1次。
于肛肠病术前应用以代替清洁灌肠:于术前1天下午禁食,下午3时以番泻叶10g开水泡服。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大田直播。宜2-3月旱季或于10-11月雨季末少雨时播种。行株距70cm×50cm,播种前一日控小穴浇足水,每穴播5-6粒,覆土2cm,盖草保温。
粉蝶幼虫,为害枝叶,在云南元江地区用“细腰马蜂”天敌防治。
==鉴别==
===普通鉴别===
该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 ,壁厚,有疣状突起。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 个,也有 3个的。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采收储藏:生长盛期选晴天采下叶片,及时摊晒,经常翻动,晒时勿堆积过厚,免使叶色变黄,晒至干燥。或用40-50℃温度烘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打包。
==文献论述==
《[[现代实用中药]]》: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公分,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
《现代实用中药》: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98,2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