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病毒性肝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 黄疸前期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食·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5-7天。
  • 黄疸期 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肿大,本期2-6周。
  •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a. 轻度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 项轻度异常者。

b. 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c.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时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重度肝炎

a.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b. 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c. 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1]

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y-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矫情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检查

认识病毒性肝炎

[2]

肝功能检测

a.血清酶学检测

b.血清蛋白检测

c.血清胆红素检测

d.凝血酶原时间(PT)

肝炎病毒标志检测

a. 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抗-HAV-l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b. 乙型肝炎 (1)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示已产生对HBV的免疫力。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2)HBeAg与抗-HBe: 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指标,被捡血清从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

(3)HBcAg与抗-HBc: HBcAg阳性提示存在完整的HBV颗粒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由于检测方法复杂临床少用。抗-HBclgM阳性提示处于感染早期,体内有病毒复制。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具有高度传染性指标难以转阴。

分子生物学标记:用分子杂交或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阳性,直接反应HBV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c. 丙型肝炎 由于血中抗原量太少无法测出,故只能检测抗体抗-HCV为HCV感染标记,不是保护性抗体。用套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HCV-RNA阳性示病毒活跃复制具有传染性。

d. 丁型肝炎 HDV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可表现为HDV-HBV同时感染,HDAg仅在血中出现数天,随之出现lgM型抗-HD·慢性HDV感染抗-HDlgG持续升高,自血清中检出HDV-RNA则是更直接·更特异的诊断方法。

e. 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EVlg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lgG抗体滴度很低,抗-HEVl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短于1年,故抗-HEVlgM·抗-HEVlgG均可作为HEV近期感染指标。

f. 戊型肝炎 RT-PCR技术可检测HGV RNA,是HGV早期诊断和监测病毒血症的有效方法,抗-HGV的lgM和lgG抗体目前尚末成熟,存在检出率低且与RT-PCR结果不相符等特点。

肝穿活组织检查

是诊断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亦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确切证据,但因为系创伤性检查尚不能普及亦不作为首选。

超声机电子算机断层扫描(CT)

超声检查应用非常广泛,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指标,已明确并可帮助肝硬化与肝癌及黄疸的鉴别。CT检查亦对上述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属于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共分为五个类型,即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而在诊断上都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如甲肝是需要在血清中检测出来甲肝抗体lgM阳性才能确诊,而乙肝需要在血清中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以及乙肝病毒DNA载量增高就可以确诊,而丙肝和丁肝都需要在血清中检测出来病毒抗体后,再检查病毒RNA含量才能够确诊,但是,戊肝是需要检查出戊肝抗体lgM,才能够确诊。

治疗

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疗?

[3]

一般治疗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药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质平稳。

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a. 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lFN-a)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

b. 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苷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

c. 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

d. 其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有:a.胸腺肽a1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b. 胸腺素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

c. 免疫核糖核酸 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导向治疗

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护肝药物

护肝药:a.促肝细胞生长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

b.水飞蓟宾 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

c.甘草酸二铵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d.腺苷蛋氨酸 补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中医中药

a.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主要包括:

  • 清热解毒类的药物;
  • 清热利湿类的药物;
  • 活血化瘀类的药物;
  • 疏肝利胆类的药物;
  • 健脾养肝类的药物;

b. 抑制肝炎病毒的药物;

c. 抗纤维化阻止慢性化发展的药物;

d. 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需要辩证施治,因材施药的方法。

[4]


预后

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预防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5]

甲型肝炎是由于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源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S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切断传染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便·口腔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人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防止医源性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均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肝病专科门诊,防止交叉感染。防止母婴传播,对于HBSAg·HBEA阳性者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在甲肝流行期间,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其他高危人群均应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应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乙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接种。保持肠道疾病防范。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预防,防止流行。 [6]

参考资料

  •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