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瘤足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瘤足蕨

中文学名:瘤足蕨

拉丁学名:Plagiogyria adnata

界:植物界

瘤足蕨(学名:Plagiogyria adnata)为瘤足蕨科瘤足蕨属下的一个种。植株高30-75厘米。不育叶叶柄长15-25厘米,能育叶的长40-50厘米,横切面四棱形或三角形,维管束V形;叶柄和叶轴光滑,气囊体生叶柄基部。不育叶片羽裂,下面无白粉,长15-25厘米,宽5-15厘米,顶部裂片羽裂;羽片13-20对,下部羽片不缩短或稍缩短,不反折或稍反折;中部和上部羽片基部贴生,不对称;叶脉多数在基部成对或在基部以上分叉。

能育叶片一回羽状,长16-26厘米,宽4-10厘米;叶轴下面扁平或有沟槽,羽片13-17对,无柄或具短柄;下部羽片具短柄,不缩短。隔丝或多或少,棕色或黄色。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1]

形态特征

不育叶的柄长13-17厘米,粗约2毫米,灰棕色;叶片长30-38厘米,宽18-22厘米,向顶部为深羽裂的渐尖头;羽片20-25对,平展,互生,相距约1.5厘米。披针形,渐尖头,不为镰刀形,长8-10厘米,宽约1.2厘米,基部多少合生,下侧圆形,分离,上侧合生,略上延,基部的不缩短,多少斜向下,几分离,仅基部上侧略与叶轴合生,向顶部的羽片逐渐缩短,基部沿叶轴以狭翅汇合,边缘全缘。仅向顶部有钝锯齿。

叶脉斜出,二叉,两面明显。叶为草质,干后棕绿色。能育叶较高,柄长28-34厘米;叶片长约20厘米;羽片长8-10厘米,线形,有短柄,急尖头。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000米山坡林中或阴湿地。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台湾、海南岛。也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南部、南洋羣鸟、菲律宾。

参考资料

  1. 瘤足蕨 ,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