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夫人的妖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夫人的妖戀
圖片來自xuite

白夫人的妖戀》是一部1956年上映的日本特摄片,由东宝株式会社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制作。

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1]。该片在第六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荣誉提及奖[2]

剧情简介

许仙是住在西湖边的一个贫穷年轻人。一次下雨天未带伞而被淋湿,白娘把自己的伞借给他,后向他求婚。许仙收到二包银作为婚礼的预备金,当打开一看,里面的银竟是赃物。许仙被问罪后受鞭笞,并送往苏州坐牢,幸好姐夫花钱使许仙免去牢狱之灾。许仙在苏州一旅社当差,白娘追到苏州向许仙表述衷情,求得许仙原谅。后来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天,一茅山道士警告许仙说他已被妖魔迷住,妻子正是白蛇精……

白娘惩治了茅山道士,后因为在端午节喝雄黄酒而显露原形,吓死许仙。白娘求得仙草,许仙却因茅山道士挑拨不信任白娘,逃到法海处避难。白娘与小青施法水漫金山,白娘累倒,许仙在最后幡然悔悟,自杀而亡,与白娘相会于天界。

影片评价

主题最接近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丰田四郎的影片隐去了这一段因果,就描述了一个郎情妾意的精怪故事,把美好的主人公残忍的推向不幸,在施虐和折磨中,凸显主人公的外表美和人性美(当然此时白蛇认为自己是人类了)。日本文化虽然和中国文化有一脉相承之处,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同,表现在电影中就是唯美与残酷并存,借用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比喻——菊花之美与武士刀之残酷的奇异组合,所以《白蛇传》也不例外,影片整体还算是唯美的,但是在唯美之下是人心薄凉刻画的张力充斥其中。

整部影片的镜头移动要么平缓,要么静止不动,使得观众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演员的表演,场面调度等镜头内部元素上,演员的表演以自然稳定的状态为主,少有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影片推向高潮,白娘金山寺救夫,导演丰田四郎通过在音乐中加入管弦乐器,并通过行板的演奏速度,加快了情节的发展速度,同时通过几个近景镜头,例如白娘的面部表情,景深将处于镜头中心的晃动的树枝和后面岿然不动的黄墙寺庙点明了地点人物,但是镜头的过度还是平缓的。《白夫人的妖戀》中的人物多能腾云驾雾,自行如飞,当然“动”因十足,本版对“盗取灵芝”一场的飞行处理,值得一观。

日版《白夫人的妖戀》的剧情和中国人一般所熟悉的白蛇故事略有出入,它让许仙是个畏首畏尾的懦夫,一个“小白脸”,白娘子成为妖气未脱,偶尔还可能失控伤人的蛇精,青蛇则是未修练成熟,“兽性”还很明显的小丫头。本版特意强调人蛇之间的畸恋本质,以白娘子时时出越常轨的“异类”思考模式为推动叙事的主轴(如在饮水中下药害人,让街坊邻居全来许仙的药铺求取仙丹,再如跪求法海和尚不成,兽性大发,遂水漫金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横以贯之的,则是许仙天生纯朴的性格,以及“究竟是她迷惑了他,还是他迷惑了她?”的思辩。

就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的逻辑而言,影片结局好坏有待商榷,情节改编较大,结尾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似,跨文化传播的变异性十分明显 。在西方美学范畴中,悲剧是崇高的。影片的结局竟是法海用许仙在俗世的死成全了白娘子与许仙羽化登仙成为神仙眷侣。

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崇尚死亡,认为死亡是一种崇高,司马辽太郎的以幕末新选组为主要人物的《新选组异闻录》中就可以表现出日本人对于死亡的崇尚。但是影片的结尾用梁祝式的浪漫手法表现了白娘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崇高,但是对于一直猥琐的许仙轻而易举的成仙还是觉得略有不妥。

许仙自尽的情节在历来各家白蛇故事版本中几乎不曾见过,在丰田四郎的版本里,池部良饰演的许仙是在被白蛇痴情苦苦纠缠、法海正气勃勃的导引教训、双方压力交逼之下,选择了撞石自杀来逃避现实,这个举动完全符合日片版许仙的人物性格,也把全片的结局(南极仙翁开恩,让两人魂灵飘向蓬莱仙岛——一个超越人世伦常义理的出世环境)拉抬至一个诗意的境界。

邵氏版本意欲遵循这条叙事路线,但许仙的死——以死相谏,求法海饶恕白蛇——不但耐人寻味,更有教人哑然失笑的错愕感。难道许仙不死,《白夫人的妖戀》电影就无法作结?还是邵氏公司想省下另一笔搭建雷峰塔布景的预算?于是,邵氏版本的《白夫人的妖戀》最后让白白送掉一条命的许仙(法海依然没有放过白蛇,许仙死后,白蛇依然“伏法”,屈就在法海和尚“正义”的光环之下),以及莫名不知何处飞来的白蛇魂魄在荒野相会,飞向天国。

參考文獻

  1. 日本特撮・幻想映画全集. 勁文社. 1997: 65. ISBN 4766927060 (日语). 
  2. 6th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0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