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水镇位于龙海市南部,九龙江南溪中游。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漳诏高速、海(澄)白(水)、浮(宫)白(水)公路过境。2017年,白水镇行政区域面积7223公顷,常住人口36243人。[1]

中文名: 白水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龙海市

地理位置:龙海市南部,九龙江南溪中游

面 积: 7223 公顷

下辖地区: 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白水居委会

电话区号: 0596

邮政区码: 363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6243人(2017年)

著名景点: 玳瑁山

车牌代码: 闽E

基本概况

白水镇位于龙海市南部,九龙江支流南溪中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北纬24°51′,东接浮宫镇,西连东泗乡,北隔九龙江与东园镇相望,南倚玳瑁山与漳浦县的佛昙镇、官浔镇毗邻。有15个村、1个居委会。白水镇是该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行乡镇。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0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85元。

历史沿革

在县境南部偏东,南溪南岸。东与浮宫镇毗连,西与东泗乡接壤,南界漳浦县境,北隔南溪与东园乡境相望。镇人民政府设在白水营碧溪路,距县城22公里。镇境原属漳浦县二十八都五图地,隆庆六年(1572年)划归海澄县管辖。清乾隆年间属海澄县城外南路所辖部分保甲。民国28年属海澄县第二区(浮宫)白水营镇和白南乡;35年5月撤区改为白水镇。建国初期属海澄县第一区(城关).1950年10月划为海澄县第五区。1957年9月划漳浦县的三美、山边归海澄县本镇管辖。1958年4月撤区并乡称白水乡,9月撤乡属卫星公社.1959年3月改属浮宫公社。1961年从浮宫公社分出设白水公社。1984年下半年撤销公社改为白水镇。1991年底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镇办农林茶场。1961年置白水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辖白水居委会和白水村、方田村、崎坋村、郊边村、楼埭村、金鳌村、井园村、山美村、庄林村、磁美村、山边村、下辽村、大霞村、下田村、西凤村15个村委会。

气候环境

白水镇地处九龙江南溪南岸处,西南为中低山海拔400-900米,东北为平原呈半月形。镇区位于半月形中部靠九龙江边,镇政府所在地为白水村。

自然资源

镇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暖热湿润,几乎无冬,雨量充沛,平均气温20.5℃,年降雨量1300-1500mm。土壤以砖红壤性土壤和水稻土为主,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等。主要矿产资源有淡水砂、花岗岩。优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色物产

白水贡糖

白水贡糖,因其产地在白水镇楼棣村,闻名久远而得名。其特点是香、酥、醇、美,入口自化,不留渣屑,香甜可口,回味无穷。相传早在明朝便做为一种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让皇帝品尝。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对其香、酥、醇、美赞不绝口。白水贡糖由花生仁、麦芽糖、上等白糖混合捶炼而成,四块成包。制作时,原料都要精选,份量须准确,技术上更要精细。制作流程大致为烧汤浆、碾花生、和料、压皮、做条、切块、包装。其制作工艺讲究"二准三快","二准"是指炒花生时要掂准火候,熟花生脱膜后和麦芽糖、白糖搅煮时要把准火候;"三快"是指糖离鼎后捣匀要快,包料要快,斩切要快。传统贡糖作坊每一道工序都是师傅手工制作的,新的贡糖加工厂则是引进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使制作工序更加精细,口味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传统的白水贡糖以竹叶红纸包装,经济实惠,吉祥喜庆,是赠送亲朋好友和操办婚礼的上品。现在大多改用彩印盒装或玻璃纸精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海外侨胞对白水贡糖特别喜欢,他们常常用家乡生产的"玳瑁"茶,配白水贡糖,并以此招待贵宾。

基础设施

全镇现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3年,对外交通形成以陆路为主、水路为辅的对外疏散体系,主要公路为南溪公路,贯穿白水全境,全长14.7公里。九龙江水运可直达东园镇、厦门市等地,漳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漳州市220千伏变电站漳州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漳州市2003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白水镇金鳌村,占地面积约49.5亩,项目总投资7577万元,将设计建成3台主变容量120兆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10回,110千伏输电线路12回和10千伏供电线路24回。该工程于2003年4月动工,计划于2004年下半年竣工投产送电。该工程是漳州市继总山变电所、角美变电所、莆美变电所、凤园变电所之后的第五个220千伏变电所,它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完善漳州东南部的电网结构,提高龙海市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对改善漳州经济开发区和龙海市的投资环境,推动漳州和龙海的工业化进程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白水自来水工程白水自来水工程是白水镇2004年新上马的重点项目,由白水镇经济能人陈惠义独资投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水厂址择于白水镇郊边村青仔岭,占地20亩,建成后日可供水1.5万吨,年可创产值500万元。“吃水难”是几十年来白水近五万城乡居民急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本区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04年来,白水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协力下,设计从漳浦县赤兰溪和本镇郊边水库引水,计划安装取水管长5公里,供水主管长14.27公里,净水处理厂一个,目前已完成水质检测、效益评估和立项,进入水厂建设阶段,预计2004年底可完成首期工程,2005年上半年可竣工投付使用。该项目的建成,可满足白水全境的民需工用,同时,也将成为优化投资环境、拉动白水工业发展的“推进器”。

乡村道路建设

2004年度市府下达给白水镇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为9.5公里,投资量650万元,根据本地实际,白水镇重点做好规划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服务落实,切实抓好乡路道路硬化建设。至目前,全镇已完成金鳌至清山场路段2.35公里,投资117.5万元;已开工的项目有浮东线至庄林村路线1.255公里,估算投资62.75万元,白水村0.244公里,估算投资77万元;准备开工的有浮东线至大霞村段2公里,估算投资62.7万元,楼棣段、崎汾段二条共3.7公里,估算投资168万元。

白水镇白水街=

白水街是白水镇区的主干道,连接白水镇政府至南溪公路,全长1公里,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米,路面宽7米,中桥一座,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资金由镇政府筹措解决。白水街的建成通车,沿街两侧规划商住房100座,可拓大白水集贸区域一倍,既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加强城乡沟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聚集小城镇功能,同时,又为白水大桥的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白水西凤——郊边路段改建

西凤--郊边路段系县道白佛线(龙海白水至漳浦马坪)的白水路段,该路段是龙海市和漳浦县两地的交通要道。原路段始建于1988年,为等外公路,简易砂土路面,路基狭窄、坡陡、弯急,路面破损严重,公路技术状况不适应现有的交通要求。2002年11月镇政府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全线总长3公里(其中西凤段1.7公里,郊边段1.3公里),水泥路面宽6米,路基宽7米,投资210万元。2003年5月改建完成,2003年6月试通车。该路段的改建,提高了龙海及漳浦的货物运输能力,改善了龙海及漳浦境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投资条件,拓展了周边地区与闽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互动。同时完善了我省交通战备干线公路网络,对加强国防战略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社会事业

先后投资300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白水中学教学综合楼、镇区24米大街的拓通,下田、金鳌、山美、井园、白水等新村点建设,南溪公路、郊马公路改造,“南坑洋农业示范区”、“思亲苑”骨灰寄存堂等一批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日可供水15000吨的自来水厂2004年底竣工投付使用。市3.5万瓦变电站竣工启用,漳州市22万瓦变电站顺利建设中。电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移动、联通相继在白水建立基站,通信网络日臻完善。

经济发展

白水镇党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积极实施“农业强镇、工业兴镇”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致力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工业地位明显提升。山边工业区和金鳌--井园糖果加工区已具规模,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办乡镇企业30家,投资金额2000多万元,引进三资企业5家。其中,大帽山“武林果蔬开发公司”先后进资投建“休闲观光园”已投资资金三千多万元。农业结构调优调强。农业基础设施共投入550万元,培育壮大了一批主导产业,形成了“蔬、渔、猪、禽、果、茶”六大生产基地,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转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工业园区

山边工业区

山边工业区占地100亩,是由山边果蔬批发市场演变而成。该市场年购销以豆类为主的各种农产品4万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有65%以上农产品自周边山区。目前区内已建成小型果蔬冻库4座,面积1030平方米,冻库容量1000多吨,总投资400多万元,以及台商赖先生投资100万美元的“永加饲料有限公司”。2002年上半年投建的“银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系白水营销大户林永能创办,该企业主要从事虾苗幼体淡化养殖,虾类初加工、净加工及精包装,水产品急冻,低温保鲜冷藏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综合加工。该项目占地6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2004年拟投建的“佳德有机肥厂”计划投资340万元,通过可行性论证,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填整。其中,围墙计划投资20万元,已于7月上旬动工。该企业主要是从事有机肥制造,利用本地养猪户多、猪粪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科学工艺,变废为宝,属“环保工程”。

楼埭糖果加工区

楼埭糖果加工区以楼埭村为中心,涵盖金鳌、井园、西凤等村,以漳龙食品有限公司、庆丰食品有限公司、恒盛食品有限公司、正大南方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楼埭糖果加工区开发面积50多亩,有糖果加工专业户70多家,主要从事糖果、鱼皮花生、贡糖、饼干、蛋卷等食品的加工和销售。其中,楼埭村生产的“白水贡糖”年代久远,闻名遐迩。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喜好游山玩水,一日乔装打扮来到白水镇玳瑁山金仙岩小憩,寺僧端出本山采制的乌龙茶和当地名点“白水贡糖”款待,乾隆大悦,赐名为“佛手茶”,并钦点“白水贡糖”为贡品。从此,“白水贡糖”声名大振,“白水贡糖”的制作工艺也就世代相传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白水糖果生产业又增加了鱼皮花生、小馒头、果汁软糖等新品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也不断改良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企业主的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大大增强,纷纷为自已的产品注册商标,其中,“恒盛牌”白水贡糖、“源发牌”鱼皮花生等产品走出了小山村,进入了上海、厦门、广东等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并漂洋过海远销至东南亚地区,销量年年增加。部分企业主看到了电子商务的优越前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已的企业网站来销售自已的产品。这种新的销售渠道使白水镇的糖果产业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以正大南方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联泰牌”鱼皮花生有85%以上是在网络上交易成功的,实现了足不出户销八方。2004年上半年,漳龙食品有限公司还成功取得了食品出口自营权。

民俗风情

剪纸特色班

在美丽的玳瑁山下,成长着心灵手巧的白水人。自1998年起,柯秋珍教师先后在白水镇磁美小学、庄林小学成立了剪纸特色班,培养了一批批剪纸小能手。弘扬乡土文化,创办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推广,从而使特色教育成为学校吸引社会目光的一道风景线,成为社会了解素质教育的一扇窗口。磁美小学剪纸特色班的同学用纯真无瑕的心灵去剪辑美好的祝福,精美的图案中有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自然和谐的崇尚,对艺术的追求。《龙海教育》刊出了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校园采风”有特色教学的剪影,在第三届“PHE”国际中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中,吴艺娟同学获得一等奖,另外,吴丽红等同学还分别获得其他的奖项……庄林小学剪纸班的同学巧手剪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在一年来的学习中,剪纸班的同学还取得可喜的成绩,纪淑蓉等五位同学的剪纸伤口发表在福建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读写天地》上,纪艺秋、纪露萍两位同学的作品发表在《小学生周报》上,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在第四届“PHE”国际中小学美术书法大赛中,纪佳敏等二十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并且有六位同学的剪纸作品入编大型画册——《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百家风采发暨名家评鉴》。剪纸特色班经历了风风雨雨,从默默无闻的付出到收获沉甸甸的希望,每一步的努力都承载着许多人的心愿。市委宣传部、龙海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多次莅临特色班检查工作,对剪纸特色高度赞赏。

视频

美丽的白水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