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灵淖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灵淖乡北与达茂旗接壤,乡南片是山地,属昆河流域;北片是丘陵,属艾不盖河流域;中间是滩川,属高寒干旱丘陵区。全乡辖8个村委,79个村小组,3066户蒙、汉、回、满、布依族等农家庭农民,总面积354平方公里,总人口13176人,总耕地面积18.1万亩,其中水浇地9143亩,地理位置以山地、滩川、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属大陆性气候。[1]

中文名称:白灵淖乡

外文名称:Bailingnao town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固阳县

电话区号:0472

地理位置:县北偏东40公里处

面 积:354平方公里

人 口:13176人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蒙B

环境

年平均气温2.3度,无霜期105天,年日照3130小时,年平均降水26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总的气候特点:光能丰富,雨热同步,但热量不足,冬长而冷,夏短而燥,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寒冷风大。

白灵淖乡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乡,种植业为全乡的主业,以种植菜籽、养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全乡牧业年度牲畜头数3万只;其中:奶牛224头,全乡主要矿藏有铁、硅石、滑石、铜等矿产资源,有距今1500多年的北巍杯朔镇遗址人文旅游资源待开发,农畜土矿产品、加工业及乡镇企业发展落后,乡财政收入2003年达592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2800。

经济发展

白灵淖乡属典型的旱作农业乡,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农业收入的不稳定,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贪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乡在经济、社会发展、退耕还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适用科技推广、应用、新上项目、财政税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3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000万元,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5500亩,新增恢复水浇地1000亩。但是农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条件差,生态环境的沙化、碱化问题仍很突出。由于白灵淖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的科技市场意识淡泊,开拓创新意识不够,结构调整力度小,乡镇企业发展落后,全乡现有选矿厂1个和一些零星的粮油加工等小企业,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转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科技信息落后,政府职能发挥的不够充分,全乡农民增收和乡财政增收缓慢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顺利发展。该乡抓住粮价上浮的契机,鼓励农民在土地上多投入,协调信用社为农民春耕备耕足额发放贷款,截止目前己向全乡农民发放贷款200多万元,再加上收成好,我乡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据统计全乡共调运化肥2000余吨,其中碳氨1400余吨,二氨600余吨,可以满足春播需要。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乡政府的指导思想是:压缩油菜籽种植面积,加大油葵、山药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诺葵212"油葵优良品种和板兰根订单等项目,其中,黑小麦1000亩订单已喜获丰收。

生态建设

该乡严格按照《条例》精神,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乡要完成还林地5000亩,“四旁”义务植树6万株。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我乡的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把林木管护及防火、防病虫害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杜绝重大灾情发生,禁牧工作已开始执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