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皋陶

於 2019年5月20日 (一) 11:10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皋陶(gāo yáo)別稱:咎陶,皐陶,嬴繇,皐繇,咎繇 ;約公元前2275年出生於山西洪洞縣皋陶村山東曲阜,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 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 上古四聖 」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目錄

集法治、教化、思想、音樂於一身

在《尚書》中皋陶多次出現,和舜帝、大禹有深入的對話。皋陶沒有和大禹一起跋涉山嶺水澤治理大水,然而作為舜帝的理官,皋陶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公正、清明,對於治理天下有獨到見解而又剛直敢言的人。

皋陶法治、德治並重,「明於五刑,以弼五教」,立下了五刑、九德、九族等制度,為上古文明的秩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上天定下倫常,告誡人們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要依循這五倫做人。上天定下人的尊卑,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五禮。上天懲罰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宮、大辟五刑來處治。」

雖説是主掌法治,然而皋陶卻是把人臣的德行放在首位。「每天都能表現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敬勉地施行,這人可做卿大夫。每天莊重恭敬地施行九德中的六德,這人可助天子為政而為諸侯。把九德全部施行,使有德的人在其位,那麼朝廷中都是些才德出眾的人了。」

所謂九德是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皋陶依據人臣德行的深淺來決定其適合擔當什麽職位。「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所謂五服,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五服尊卑彩章各異,以彰顯各人的才德。而居於最高位的天子在理想上是九德具足,才能有十足的威德來治理萬民。

也就是説,在上古第一位法官皋陶在位時,夏王國的刑罰乃是以上天之道為依據。皋陶施行仁政,在萬民間樹立人倫和德行以爲邦國的根本。此外,上天和民心是君王所依從的準則。「上天的視聽依從臣民的視聽,上天的賞罰依從臣民的賞罰。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謹慎啊,君王!」

皋陶施行法規的原則是簡而寬,寧可失於常法,卻不可錯殺一人:「以簡約治民,用寬緩御眾;刑罰不及於子孫,獎賞及於後代;寬宥過失,不論多麼大;懲罰犯罪,不問多麼小;罪可疑時從輕處置,功雖然可疑,要從重獎賞。與其殺無辜的人,寧可失於常法。」雖説皋陶的法治以寬簡為原則,然而在皋陶的治理下,衆民各得其所,傳説貪贓枉法的人都逃之夭夭。「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皋陶立下的法治和德治並重的原則成為上古時代文明秩序初立時穩固的基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定下了華夏五千年文化的基調。

皋陶不僅是一名懂得治理天下、清正的法官,他在音樂上也有極高的天賦。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後,就是令皋陶譜下氣勢磅礴的《大夏》,敬告天地,盛大慶祝。相傳皋陶還製作了皋鼓。

皋陶對於上古文明有重要貢獻,被稱爲大賢之臣。皋陶在文明初立的上古傳出教化萬民的準則,他通天地之理,有德行,率領眾民而垂下高明久遠的典範。皋陶的能力集法治、教化、思想、音樂於一身,是上古少有的全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