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盐跃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盐跃层是海洋水柱中盐度随深度而迅速变化的垂直带,位于混合良好、盐度均匀的表层水之下。


中文名:盐跃层

外文名:Halocline

定 义:出现显著盐度梯度的海水层

特 性:海洋中的盐跃层微弱

影 响:影响着海湾的环流

相 应:温跃层

释义

盐跃层(Halocline)是其中出现显著盐度梯度的海水层。盐度下降的永久性盐跃层,常与永久性温跃层的顶部一致,虽然海洋中的盐跃层微弱,且一般说来其重要性比温跃层小,但它却为我们提供研究水团起源和运动的重要线索,盐跃层在港湾海洋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盐跃层的深度、强度及形状,大大地影响着海湾的环流,混合和溢泻,在海水沿海底进入河口,而淡水又在它上面向海流出的情况下,港湾盐跃层具有强的正梯度。 [1]

特性

海洋水柱中盐度随深度而迅速变化的垂直带,位于混合良好、盐度均匀的表层水之下。淡水在陆地上经过漫长流径吸收了土壤中的溶于水的(主要是二氧化碳)会呈现弱酸性,密度略轻于海水,含氧量高于海水。当于海水交界的时候会从海水上方流过,他们交界的地方就是—盐跃层。专属于这一环境的生物非常少。

分布季节变化

春季

随着海水逐渐出现层化现象,盐跃层进人成长期。,在黄海中央海域,以及东海的大部分区域均出现了盐跃层。但整个渤海和黄海西部近岸海域均未形成盐跃层。黄海北部由于鸭绿江流量逐渐增加,在其流经的区域形成了强度为0.1~0.2以上的盐跃层。在东海,最强盐跃层在长江口近海,跃层强度最大值达1.0以上。盐跃层强度由长江口向东南方向递减,宽阔陆架区盐跃层强度均小于0.1。

盐跃层深度分布由近岸浅向外海递增。黄海盐跃层深度,由最西和北侧的20 m,至东侧增至50 m。东海长江口外深度最小值在5 m以内,向东部和东南向递增,至陆架边缘最大深度在60m以上。

夏季

入海径流量大增,在河口区常常形成强的盐跃层。尤其是长江口附近,强的长江冲淡水导致长江口外的盐度垂向层化显著,出现很强的盐跃层。夏季,尽管渤海、黄海和东海皆出现了大范围的盐跃层,但渤海和黄海盐跃层的强度都很弱,强度大多在0.1~0.2之间。而在东海,以长江口为中心,一片强盐跃层区向东北扩展,强度为1.0以上的范围跨越约1个经、纬距,最大强度值达2.0以上。

盐跃层上界深度的分布体现出近岸浅,外海深的特点,渤海大部、黄海西部沿岸和东海沿岸盐跃层深度均在5m 以内,尤其是长江口附近盐跃层深度仅1~2 m,是典型的表跃层。在黄海中央,跃层深度最大达20 m以深。

秋季

秋季,是跃层的衰减期。与夏季相比,盐跃层范围缩小,强度减弱,深度下沉。

随着跃层的下沉,盐跃层深度也比夏季明显增大,除了莱州湾和长江口附近深度仍然在5 m以浅之外,其余海域都较深 ,黄海中央深度范围在25~45 m,东海则在10~70 m,且东海近海的深度等值线走向与岸线一致至于跃层厚度,黄海在3~7 m,东海在3~12 m。黄海厚度最大处在Ifl央海槽附近,东海厚度则在长江口外至浙江近岸海区。

冬季

冬季是跃层最弱的季节。盐跃层主要存在于黄海中部和尔海西部沿岸海域。黄海中部跃层强度0.05~0.15 /m,长江I口外跃层强度较大,为0.4左右;浙闽沿岸区跃层强度从北向南递减,其值在0.1-0.2/m。 [2]

影响

海水在温度较低时会形成温跃层盐跃层,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当海水水温回升,营养盐类的含量就会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过剩的硅藻和赤潮生物都会诱发赤潮。 [3]

视频

一口气深潜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盐跃层竟会让人迷失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方锦.《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第10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07 ]
  2. [熊学军.《中国近海海洋 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06]
  3. [汪乐兴.《21世纪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海洋世界与宇宙星球卷》.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06]

category720海洋志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