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卢缵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缵祥
001360.jpg
图片来源:卢宅创建者-卢缵祥
别名 史云,梦兰。
出生年 1902
死亡年 1957
参与社团 登瀛吟社
出版作品 《史云吟草》

卢缵祥(1902-1957)字史云号梦兰,明治36年(1903)10月生于台北县乌山,祖父卢海(员山堡大湖庄小粗坑人氏),祖籍福建省龙溪县,六岁时随父卢春发迁居宜兰三星,后迁至头城武营。明治42年(1909)11月,东家卢家请求卢父将缵祥过继为螟蛉孙,并延请宿儒郑腾辉为之正名。祖母陈阿定特设就正轩书院,廷聘吴祥煇叶文枢万惠生等人,教授其汉学诗文达四年之久,也奠定了卢缵祥深厚的汉学基础。

生平

大正6年(1917)卢缵祥于头围公学校毕业,由于专研汉学,为宜兰地区著名汉诗诗人,因此文采颇负盛名。大正9年(1920),卢氏年18岁时,即经营荣 兴商行。1921年出任头围信用组合理事。昭和2年(1927)当选头围信用购买组合理事兼组合长,任内积极整顿社务,使该社面目一新。之后忙于组合事务 ,对于公共事业、社会慈善事业都尽力参与,且经常捐助私人财产,极获庄民信任。

卢缵祥也积极经营各项商务,大有表现,如1931年经营建丰商行米谷商,兼营农业仓库、1933年兼营肥料购买事业及冠婚葬祭用具利用事业、1935年台湾石 株式会社董事、1936年台湾石粉株式会社社长,农仓部主任、1938年苏澳糖业株式会社社长、1938年玉丰商事株式会社社长,兰阳产业株式会社社长等。其 他如东光商行监查,都有卢缵祥的参与。


卢缵祥除了商业事务的经营外,同时亦积极参与地方政治,先后于1928年起,连续出任庄协议会员,(注2)并于1932年担任协议会副议长,1935地方制度 改制时,卢缵祥成为民选庄协议员,后于1939年进一步被选为台北州议员,至台湾光复止共八届,期间于1941年还曾担任皇民奉公会州支部委员。

台湾光复以后,卢缵祥除了积极投入地方议会与公职事务,同时也是宜兰县设县的重要倡议者之一,对宜兰之贡献,非仅头城一地而已。1945年,卢缵祥奉 派出任台湾光复以后的首任头围乡乡长(时属台北县辖),不仅回复兴办“头城抢孤”,倡办头城中学并兼任校长,教育地方青年。后当选台北县参议会第 一届副议长,1947年2月24日更代理台北县议长一职。民国40年(1951)宜兰独立设县,再出任宜兰县首任民选县长。


宜兰县志,政绩卓著。民国43年(1954)获聘为省府委员, 46年(1957)在省府预算会议上,因脑溢血而遽然去世,享年56岁。


著作

昭和2年(1927)与镇内有志之士筹组“登瀛吟社”。著有《史云吟草》传世。

七言律诗

大里渔灯
煇煌万点胜枫桥[1],往复波心影动摇。

网上光临东海岸[2],船头焰照北关潮[3]

大溪[4]日落烟初袅,卯澳风光[5]烬未销。

试向拱兰宫[6]外望,秋来夜夜似元宵。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后集》。此诗为“登瀛吟社”的第三期征诗诗题。“登瀛吟社”创立于昭和2年(1927),由头城仕绅卢缵祥(史云)等十八人创社,义取古时“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义,创设该社。该社为发扬兰县名胜史迹,曾广向全岛征诗,昭和6年(1931)8月第3期即以兰县名胜“大里渔灯”为题。作者身为社长,亦以此为题,写下此作。此诗首联先言大里灯火胜过唐代诗人张继诗篇〈枫桥夜泊〉中枫桥的夜景;颔联写海岸灯火景观,东海岸、北关渔火点点;颈联虽写宜兰胜景大溪落日、卯澳风光,然仍依稀灯影幢幢;尾联则写出灯火的主题,拱兰宫的灯火通明,即便已是秋夜,仍可见元宵般的灯火。作者以“登瀛吟社”社长的身份写下此诗,见证诗社的盛况,更写出“大里渔灯”的光彩。

【延伸阅读】
1. 乌竹芳〈兰阳八景诗〉,《全台诗》第肆册。
2. 陈淑均〈兰阳八景诗〉,《全台诗》第肆册。
3. 叶之筠〈噶玛兰竹枝词〉,陈香《台湾竹枝词选集》。

  1. 枫桥:枫桥是苏州风景名胜,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
  2. 东海岸:台湾东部海岸。
  3. 北关潮:北关,头城镇梗枋附近,北通三貂岭,南趋乌石港,为昔日全兰咽喉。其下临海洋,洪潮喷薄,蔚为壮观。“北关海潮”为“兰阳八景”之一。
  4. 大溪:位于宜兰头城,是宜兰地区,相当重要的渔港。日治时期,大溪海岸,曾列为台湾十二胜之一。“大溪渔灯”,亦曾列为兰阳十八胜景之一。
  5. 卯澳:位于台北县贡寮乡,是台湾东北角著名的百年古老渔村。
  6. 拱兰宫:在宜兰大溪里仁泽社区,原在龟山岛,咸丰四年(1854)创建,主祀天上圣母。民国65年(1976)迁至现址,为原先岛民信仰中心。如今庙宇遥望一海之隔的龟山岛,每年农历6月15日举行拜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