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真田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真田氏

图片来自skima-shinshu

真田氏(さなだし)是日本战国时代江户时代武家氏族,发迹于信浓国小县郡真田村(现长野县上田市内),最初作为国人众臣服于武田氏,后来辗转效力于后北条氏德川氏等武家后独立,尽管在关原之战时分出了东西军,西军的真田昌幸和次男真田幸村曾经在第二次上田合战中击退东军德川秀忠率领的军队,但是由于长男真田信幸站在东军而保住了领地,其后从上田藩增封至松代藩,历经十代藩主直至废藩置县为止。[1]

由来

宽永18年(1641年),学者林罗山江户幕府之命编撰《宽永诸家系图传》,并且收录了真田氏提供的系谱,显示其始祖是清和天皇之子贞秀亲王,视为滋野氏初代,其子滋野幸恒在移居信浓国小县郡海野(现长野县东御市内)后改姓海野氏,自称海野小太郎,而真田氏则是海野氏的嫡流,在海野栋纲之孙真田幸隆迁至真田村(现长野县上田市内)后才改称真田氏。

不过,按照《真田家文书》的说法,滋野氏始祖并非贞秀亲王,而是贞元亲王,而幸隆则是栋纲之子,并且认为《宽永诸家系图传》上的乃是笔误,尽管两种说法上有出入,但是结论同样指出真田氏是海野氏的直系后裔。然而,学者新井白石在《藩翰谱》中质疑此说法,他指出史料上并没有贞秀亲王的名字,并且认为滋野贞主才是海野氏的先祖。其后,真田氏在《宽政重修诸家谱》编撰期间,提交了另一份系谱,尝试释疑,这次真田氏指出清和天皇的五子贞保亲王之孙善渊王是滋野氏之祖,但是这个观点遭到编修者质疑,认为在延历年间(782年 - 806年),贞主的父亲滋野家译已经获赐姓滋野宿祢仁寿2年(852年)时滋野安成也获赐姓为滋野朝臣,因此质疑较晚出生的善渊王不可能是滋野氏的始祖,并且指出真田氏只是为了沿用过去自称为清和天皇子孙的主张,贞秀亲王又不见于史料,亲王之子自称小太郎的说法也很可疑,因此将系谱改以海野幸恒为始祖。

此外,《吾妻镜》记载了海野幸氏之孙真田幸春的事迹,因此真田氏可能是在镰仓时代初期从海野氏分家出去的庶流。应永7年(1400年),在大塔合战中参加了大文字一揆武士中,有名为实田的武士从属于祢津氏,由于祢津氏是滋野三家之一,因此实田也被认为是真田氏的祖先。同样地,在《永享记》、《群书类从》和《镰仓大草纸》中亦有记载在结城合战中,除了信浓守护小笠原政康和小笠原持长 (信浓小笠原氏)等人率领的军队外,镰仓公方方面同样有真田氏效力。其中,乡土史家一志茂树甚至认为真田氏的祖先是大伴氏,他认为包括海野在内的东信地方于古时乃盛行畜牧的地方之一,而《日本现报善恶灵异记》中也有记载大伴氏曾经以小县郡娘里为据点,加上在南安昙郡养猪和鹿的细萱氏本来就是大伴氏的后裔,而佐久郡的滋野三家之一的望月氏也同样曾经经营牧场,因此推测出身自小县一带的真田氏是大伴氏的后裔。现行一般的说法则按照东御市的《白鸟神社海野系图》为主,主张真田赖昌为幸隆父亲,而海野栋纲则是其岳父。

历史

武田时代

按《神使御头之日记》记载,在天文10年(1541年)5月,真田氏在内的海野一族于海野平之战中不敌武田信虎村上义清诹访赖重组成的联军,真田氏在内的滋野一族的领地大部份落入村上氏手中,幸隆则跟随海野栋纲投靠上野上杉宪政。然而,仅一个月后,信虎之子武田晴信突然将父亲流放至骏河,同时宪政趁乱攻率兵领攻入信浓,但是却早早与迎击的赖重议和而退兵。天文16年(1547年)8月,宪政打破与武田氏的同盟关系,再次出兵却在小田井原之战中败北,从此山内上杉家放弃进攻信浓,而本来希望借助上杉之力夺回旧领的幸隆等人的夙愿也因而落嫁给了武田信玄,真田氏便通过祢津氏,开始与武田氏接触,而按照历史学家猪坂直一的推测,诹访御料人成为祢津氏的养女,并且由幸隆推荐给信玄,因此与祢津御寮人为同一人。

另外,按照《甲阳军鉴》记载,幸隆早在天文15年(1546年)便臣服于武田氏,并且重新入主旧领真田本城,因此按此说法,真田氏不但无寄望山内上杉氏的帮助,反而是掉转枪头攻打山内上杉氏。然而,历史学者平山优认为松尾城当时应该仍然属于村上氏的领地,因此幸隆不可能顺利重返旧领,因此他认为幸隆是与小山田虎满一同入主了位于佐久郡的内山城。

天文17年(1548年),武田氏在上田原之战中大败于村上氏后,武田信玄仍然未有放弃进占信浓的想法,他将熟知当地地形,而且具影响力的真田氏收归其下,其后幸隆出任被官,并且以北信浓为主要活动范围,他参与攻打寺尾城(现长野县长野市内)和在户石崩一战中攻占村上氏的戸石城等战事,最终逼使村上义清弃守根据地葛尾城。弘治2年(1556年),幸隆与虎满一同攻占尼饰城后,幸隆留守在城内参与在川中岛一带。由于北信浓的国人众越后长尾氏关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永禄3年(1560年),幸隆与其他北信浓国人众一样,向长尾景虎(即后来的上杉谦信)献上了太刀

翌年,第4次川中岛合战爆发,幸隆与其他武田氏家臣从妻女山后方向上杉辉虎(即后来的上杉谦信)发动奇袭。永禄6年(1563年),真田氏攻占岩柜城后将吾妻郡纳入武田氏的势力范围,并且代表武田氏正式染指上野国。元龟2年(1571年)9月,真田氏攻占上杉氏的白井城后不足两年,城池再次落入上杉氏手上,与真田氏的势力范围吾妻郡呈对峙局面。天正2年(1574年),幸隆死去,由嫡子真田信纲继任家督,可是在翌年爆发的长篠之战中,信纲和其弟真田信辉均先后战死。

在信纲和信辉均战死的情况下,真田氏家督之位由幸隆的三子真田昌幸继承。天正6年(1578年),御馆之乱爆发,武田胜赖不顾与后北条氏多年的交情,选择支持上杉景胜,在景胜继任后与上杉氏组成了甲越同盟,上杉氏亦因此退出信浓和上野,武田氏在无法抗衡于西边的织田氏德川氏的情况下,进一步将目标指向上野,在天正8年(1580年),派真田氏攻下武田氏注视已久,却在御馆之乱时遭到北条氏政占领的沼田城。翌年,昌幸前往甲斐担任新府城的普请奉行后仍然多次往返两地,最终胜赖体恤他,让其返回沼田,专心于吾妻的事务,加上上野和甲斐相距甚远,因此武田氏亦下放了相当大的权力给真田氏。同年11月,昌幸派弟弟加津野信昌消灭被指有异心的海野幸光和海野幸辉兄弟,扫取西上野的反对势力,成功巩固统治。

辗转易主

天正十年(1582年)2月11日,武田氏在天目山之战中被织田氏消灭,而昌幸则早预料到武田氏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曾经两度向后北条氏表达恭顺之意,在胜赖死后翌日真田氏便向武藏国钵形城北条氏邦呈上愿意向北条效忠的书信。2月20日,织田信长将原本真田氏的上野一国、信浓佐久郡和小县郡赐给泷川一益,而昌幸见此便献马给信长,最终获安堵于小县郡,成为一益的手下。然而在同年6月2日,本能寺之变爆发,原本分配完成的信浓、上野和甲斐变成后北条氏、上杉氏和德川氏的目标,昌幸亦投靠了后北条氏天正壬午之乱爆发后,真田氏在依田信蕃的介绍下转为效力于德川家康,昌幸亦因而获赐予箕轮城,甲斐二百贯文和诹访郡,并且安堵小县郡的知行。翌年,真田氏为了巩固在小县郡的统治,开始著手兴建上田城

天正12年(1584年),德川氏与羽柴氏之间爆发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家康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与后北条氏展开了谈判,后北条氏提出以佐久郡换取上野,于是家康便要求昌幸交出沼田。然而,昌幸并不愿意让出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城池,断言拒绝家康的命令,并且以次子真田信繁(即真田幸村)为人质,投靠了上杉景胜,同时向上杉盟友羽柴秀吉(即后来的丰臣秀吉)表达随时愿助其一臂之力。与此同时,家康为了保持在信浓的影响力,在翌年派鸟居元忠大久保忠世等人进攻上田城,触发第一次上田合战,可是在景胜援军和神川水涨的帮助下,德川军大败而回。同年,家康原本计划再次攻击真田氏,可是重臣石川数正突然投奔秀吉,真田氏因此逃过一劫。另一方面,北条氏直亦进攻沼田城,同样地在景胜的援军和城代矢泽赖纲的顽强抵抗下,北条军最终退兵,其后北条再次进攻,但是受到大雨和洪水的影响不得不再次撤军。

天正16年(1588年)8月,北条氏规谒见秀吉,表示氏政父子将于明年上洛,因此希望先解决与真田氏的沼田领问题,对此秀吉要求昌幸将三份之二的上野和沼田城让给后北条氏,并单由德川补偿其损失的领地,剩馀的三分之一和名胡桃城由于是真田氏先祖的墓地,因此继续由真田氏管治。可是,后北条氏家臣猪俣邦宪却无视秀吉的命令,攻占了名胡桃城,触发了小田原征伐。最终,秀吉成功消灭后北条氏,并且将其原本北条氏领有的关东转交给家康管治,臣服于家康的一众信浓大名亦被转封,只有昌幸仍然支配著原本的领地小县郡,虽然沼田亦重归真田氏管治,但是由于上野曾经是德川的领地,因此昌幸父子成为家康的部下,才得已重新掌管沼田。

分道扬镳

庆长3年(1598年),秀吉和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相继死去,家康的影响力开始增加,最终在庆长5年(1600年)6月16日,家康发动会津征伐,攻打同为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与此同时,石田三成趁家康离开关西,以丰臣秀赖的名义举兵。其后,昌幸收到长束正家增田长盛五奉行的联署书,书中指出若无忘秀吉的恩情,便向秀赖尽忠,一同讨伐家康,昌幸在与两名儿子真田信幸和幸村商议后,决定他跟幸村支持丰臣氏,信幸则支持德川氏,并且随即与幸村返回上田城。同年9月5日,德川秀忠派信幸和本多忠政劝降昌幸不果后,开始进攻上田城,尽管兵力差距超过十倍,但是真田氏仍然成功抵挡德川军的攻势,其后秀忠在9月11日撤军,最终未能赶及在9月15日参与关原之战。关原之战后,昌幸的旧领小县郡由信之接管,信之的领地原本是沼田藩2万7千石和上田3万8千石,凭战功加封3万石,成为总共9万5千石的大名,而昌幸和幸村则由于信幸求情而免于一死,双双被流放至纪伊高野山,信幸则继承了真田氏家督,成为上田城主。

庆长19年(1614年),大坂冬之阵爆发,德川氏召集一众大名进攻大坂城,信之(即真田信幸)由于患病未有参战,由其长子真田信吉和次子真田信政跟随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一同出征,另一方面秀赖亦召集了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浪人准备迎战,原本幸村等人主张主动出击,但是被秀赖的随从阻止,其后尽管真田军在真田丸之战中击退德川军的先锋前田利常,但是德川军依然逐渐取得优势,最终秀赖以埋掉护城河等为条件与家康和解,与此同时德川氏家臣本多正纯则尝试策反信繁失败,而大坂城则成为一座无任何保护的城池。翌年4月,大坂夏之阵爆发,基次等人在道明寺之战中战死,后来赶到的真田军一度与伊达政宗激战。翌日,抱著一死决心的信繁在茶臼山之战中攻向松平忠直率领的万人大军,并且成功攻入家康的本阵造成混乱,但却未能取得家康首级,最终负伤的幸村则在安居神社战败身亡。

藩政初期

元和2年(1616年),信之病愈,重新入主上田城,其子信吉则成为沼田城主。元和8年(1622年),由于真田氏在上田的屋敷实在太过狭窄,在打算搬运木材扩充之际,秀忠突然召见信之前往江户,命其从上田藩转封至松代藩,同年9月25日真田氏正式入主松代藩,连同小县郡6万石和沼田3万石,加增4万石至13万石。信之在移封前后,将沼田3万石分给长子信吉,松代4万石中的1万7千石分给次子信政。

宽永11年(1632年),信吉病死,由年仅两岁的长子真田熊之助继任,但是他在四年后亦死去。翌年,信之只好将沼田3万石中的两万5千石给予信政,让他成为沼田藩主,信政的1万7千石领地则由信之的三子真田信重继承。步入宽永年间,信之推出町奉行心得、代官心得和军奉行心得等多项政策,强化了真田氏在松代藩的统治。宽永13年(1636年),真田氏与松本藩主松平直政获幕府批准发行女手形。

宽永17年(1640年),播磨山崎藩主池田辉澄和赞岐高松藩主生驹高俊由于御家骚动而分别被减封至因幡鹿野藩和出羽矢岛藩时,真田氏与上田藩主仙石政俊、信浓饭田藩主胁坂安元和饭山藩主松平忠俱等一同收容了被裁定有罪的家臣。庆安元年(1648年),信重在无子的情况下死去,原本的1万7千石重新归入信之管治的松代藩。明历2年(1656年),信之隐居后真田氏爆发御家骚动,最终在幕府介入下,松代10万石归信政,沼田3万石归真田信利。松代藩领由水内郡约4万石、更级郡约3万5千石、高井郡约1万石和埴科郡约1万5千石组成,直至明治维新为止再没有任何变化。沼田藩则由于信利过于严苛的检地和爆发一揆,加上江户两国桥普请上处理不善而被幕府追究,最终在天和元年(1681年)被改易。

万治元年(1658年)2月,年仅两岁的真田幸道继任成为第3代藩主,任内真田氏积极参与江户城日光东照宫的普请、越后高田藩和信浓高远藩的检地、重建善光寺宝永大喷发的灾后重建等事务,花费了大量资金,加上在享保2年(1717年),松代城发生大火,城下町和城池均被烧毁,导致藩的财政陷入困局。

其后继任的真田信弘一代,真田氏依然财政不振,连殿内的灯油也出现短缺。元文2年(1737年),由于信弘的长子真田幸诠早死,由次子真田信安继任成为第5代藩主。信安为了解决藩内的财政问题,起用了原八郎五郎为家老,但是改革失败,接任的田村半右卫门推出的增收年贡的政策更引起了领民不满,引发了称为田村騒动的百姓一揆。宽保2年(1742年)8月,千曲川爆发名为戌之满水的洪灾,而宝历元年(1751年)领内的埴科郡和更级郡则受到高田地震的影响,受灾的松代藩的财政每况愈下。与此同时,真田氏为了避免再次受洪水侵袭,将千曲川的水流改道至城外。

藩政后期

翌年,真田幸弘就任为第6代藩主,他提拔的恩田民亲,成功协助松代藩改善财政,重振了真田氏。同时,亦获幕府任命为江户城大手门的守卫。宽政10年(1798年),近江彦根藩主井伊直幸的四子成为幸弘的养子,并且继任为第7代藩主,即真田幸専,其后同样无子的幸专收白河藩松平定信的次子为养子,并且在文政6年(1823年)继任成为第8代藩主,即真田幸贯。

天保12年(1841年),他多次担任江户城的大手门守卫后获水户藩德川齐昭推荐,成为幕府老中,负责海防事务,期间著手于开发产业和增强军备,并且协助将军德川家庆推动天保改革,地位亦获老中首席水野忠邦外样大名提升至谱代大名,与此同时幸贯亦任用佐久间象山和村上英俊等人,并且设置目安箱,大幅改革了藩政。

嘉永5年(1852年),幸贯著手兴建藩校文武学校。同年,由于其子真田幸良早死,因此由其孙真田幸教继任为第9代藩主。嘉永7年(1854年),黑船来航,日本进入了幕末时代,幸教当时则负责在江户湾兴建台场 (军事)和驻守横滨应接场,而在元治元年(1864年),他亦有率兵前往京都御所南门担任守卫。嘉永7年(1854年)6月23日、安政5年(1858年)6月19日、6月26日和27日,由于幸教病弱,真田氏四次向幕府提出希望收养其他武家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提及了堀田正俊(后来的安中藩古河藩主和幕府大老)、松平忠昭 (藤井松平家)(后来的丹波亀山藩主)、久世广之(后来的关宿藩主)、内藤信亲(后来的村上藩主和京都所司代)和胁坂安宅(后来的龙野藩主)。

文久2年(1862年)则提及上杉齐宪六子松平忠敬(后来的忍藩主),翌年家臣联署提出意见书,推举了高锅藩的秋月种树(后来的幕府若年寄)和熊本藩的细川护久(后来的熊本藩主)。考虑到继承信之血缘、年龄以及能力,由于第3代藩主幸道与伊达秀宗之孙女丰姬 (真田家)是夫妇,因此最终在庆应2年(1866年),体弱的幸教隐居,由养子,伊予宇和岛藩主伊达宗成的长子伊达保麿(即后来的真田幸民)继任成为第10代藩主。继位后,他马上被征召至京都御所朔平门担任守卫。明治元年(1868年),戊辰战争爆发,真田氏在早期便支持官军,参与了北越战争会津战争,战后获明治政府赐予赏典禄3万石。翌年,幸民在版籍奉还后成为松代知藩事,明治17年(1884)封为子爵,明治24年(1891年)升至伯爵

影片

【真田氏馆迹と本城】“日の本一の兵”真田幸村のルーツは山々に城を巡らせた“隠れ里”にあった!

参考文献

  1. 真田氏,u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