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短毛菫菜

短毛菫菜Viola confusa Champ. ex Benth 菫菜科(Violaceae)菫菜属(Viola)别名:短毛菫菜,紫花地丁(本草纲目),辽菫菜(中国植物图鉴),野菫菜(东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通报),光瓣菫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戟叶紫花地丁、菲律宾菫菜、宝剑草、毛菫菜、短毛三色菫。是黑端豹斑蝶幼虫食草。[1]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有柔毛的草本植物。无地上茎,根粗大,深根性。根生叶,叶丛生,叶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 (两侧叶片基部圆形),圆齿缘;具长柄,叶柄长 2~9 公分;托叶披针形,疏细齿缘,3/4部份与叶柄合生。花紫色,具长花梗,比叶长。蒴果三角椭圆形;成熟时开裂,弹出种子。

堇菜属有一小群物种,其托叶与茎合生,学者称其为合生托叶群。群下包括短毛堇菜、小堇菜、紫花地丁及箭叶堇菜等4种。这群姊妹的基本叶形都是三角状(披针形) 形如箭矢一斑,但在其不同生命周期中,变化多端,观察者无法从叶形据以判别;花色亦然,单一物种,花色多样,常叫人有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之感。

有关短毛堇菜,简志如是说:无地上茎。叶纸质,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形,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型或阔心形,圆齿缘或圆锯齿缘,两面光滑或被毛;花紫或紫红色,(基瓣先端内凹-版主旁白);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针形。果椭圆形。[2]

分布

中南半岛爪哇菲律宾西里伯斯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中国南部、印度台湾。台湾则见于低至中海拔山地约 100~1,200 公尺处田埂、路旁向阳山野。[3]

台湾产不具走茎或地上茎的菫菜,除上述3种外还有 紫花地丁(V. mandshurica)和 尖山菫菜(V. senzanensis),其中花近白色,距很短的 尖山菫菜,自成一群外,其馀4种算是近似种,也是常让人混淆的一群。四种中 短毛菫菜与 紫花地丁 距较长,前者叶卵形,后者则常呈三角状披针形;另外花瓣基部是否具髯毛也是辨识方法,短毛菫菜常常不具髯毛,其馀3种髯毛都非常清楚。[4]

药用

全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治疔疮,丹毒,痄腮,乳痈,肠痈,瘰疬,湿热泻痢,黄疸型肝炎,咽喉炎,结膜炎,毒蛇咬伤。[5]

如何分辨菲律宾菫与箭叶菫菜

菲律宾菫菜--花瓣距细长,唇瓣先端圆形,花柄与萼片披短毛。

箭叶菫菜--花瓣距短,唇瓣常呈尖突状,花柄与萼片不披短毛。叶片近似等腰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两侧叶耳基部圆形,圆齿缘。[6]

参考文献

  1. 短毛菫菜 认识植物
  2. 短毛菫菜 福星花园
  3. 短毛菫菜 认识植物
  4. 短毛菫菜 (菲律宾菫菜) Hsu的部落格
  5. 短毛菫菜 认识植物
  6. 烈屿田野植物系列-72 菲律宾菫菜 烈屿观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