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硬膜外脓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硬膜外脓肿是硬脑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感染化脓,多为耳源性。硬脑膜外脓肿在颅内脓肿中较少见,常由邻近感染源,如中耳炎和乳突炎、颅骨骨髓炎直接破坏颅骨内板侵入所致,也可由头和面部感染,副鼻窦炎通过导静脉逆行侵入所致,病情发展易并发硬脑膜下脓肿及脑内脓肿等,硬脑膜外脓肿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定位症状不明显。以手术和全身使用抗菌素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pinal epidural abscess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常见发病硬脊膜外

常见病因继发性感染,感染栓子经直接感染或血行感染进到硬脊膜外

常见症状感染病变节段背部明显疼痛,病变部位及附近

病因

硬脑膜外脓肿的致病菌与硬脑膜下脓肿相类似,常见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时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途径主要有:

1.直接感染:如颅骨骨髓炎破坏颅骨内板,额窦炎破坏额窦的后壁,中耳炎和乳突炎破坏岩骨的鼓室盖,岩骨尖或乙状窦部的骨质等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硬脑膜外脓肿。

2.血行感染:头面部的感染,细菌可通过颅骨导静脉进入颅内而发生硬脑膜外脓肿,也可由全身各处的感染或败血症等,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但均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1.急性期:患者多有畏寒,发热,周身不适,局限性头痛(多与脓肿所在部位相对应),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谵妄和脑膜刺激症状,颅内压增高症常不明显,脑脊液检查一般变化不大。

2.慢性期:一般脓肿形成后症状反而减轻,如继发于颅骨骨髓炎,当局部形成脓肿或窦道有脓液排出时,症状可随之好转,但局部病灶不会自愈。继发于额窦炎,中耳炎和乳突炎者,多半局部皮肤水肿及叩痛,中耳炎引起岩尖骨质破坏者可导致同侧三叉神经和展神经损害,偶有因脓肿较大压迫脑皮质可引起局灶症状,如局限癫痫发作、偏瘫等。

诊断

硬脑膜外脓肿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对有颅骨骨髓炎额窦炎中耳炎乳突炎[1] 或颅腔邻近部位感染的患者,若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局限性头痛,局部皮肤肿胀、压痛,甚至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或脑部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头颅CT和MRI扫描有对诊断有帮助,必要时行钻孔探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除了应与其他颅内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外,应着重与硬脑膜外血肿[2]硬脑膜外积液进行鉴别。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可追问到外伤病史,CT表现急性期血肿为高密度病灶,CT值在40~70Hu之间,比脓液的CT值高。亚急性期血肿可为高、低或混合密度,但增强后无包膜样强化。血肿在MRI T1、T2像上均呈高信号,而积脓在T1像上呈低或中等信号,T2像呈略高信号。硬脑膜外积液一般无临床症状,水样密度,CT值为-5~+15Hu之间,增强扫描无强化;MRI T1像呈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周围脑组织信号正常。而积脓CT值偏高,MRI T1像的信号显著高于积液的信号。

治疗

手术前后都须给予抗生素治疗。

1.钻颅引流:钻孔时,如发现肉芽组织,须扩大骨窗,同时清除肉芽组织,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头皮,术后定期冲洗脓腔,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

2.感染灶清除术:颅骨骨髓炎所致脓肿,应彻底咬除有感染病灶的颅骨,尤其是死骨以及外伤后有碎骨片及异物者,必须一并清除。清除脓液及肉芽组织后,可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反复冲洗,注意切勿损伤硬脑膜,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头皮,定时冲洗脓腔,脓腔闭合后拔管。

3.原发灶治疗:其他原因引起者也应及时治疗原发灶。

视频


硬膜外阻滞失败相关危险因素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