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确山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位于郑州与武汉之间,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

确山县隶属驻马店市,以县城东南六里的确山为名。截至2010年,确山县辖10个镇、2个乡。

确山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内有以机械、化工、采矿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

自然环境

确山地处桐柏、伏牛山系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也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丰富独特,气候温润,四季分明 ,光明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1°C,年降水量971毫米,无霜期248天。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西部山区重峦叠嶂,东部平原一望无际,山间盆地及浅山丘陵广布其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山区县。

自然资源

境内有淮河、臻头河等大小河流14条,大中小型水库52座,坑塘堰坝星罗棋布,全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8.987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已探明的有40多种,其中花岗岩(4.62亿立方米)、大理石(52万立方米)、石灰岩、萤石的储量和品位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其它矿藏储量达109亿吨,是豫南最大的建材生产基地。

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53157人,其中:盘龙镇 39945人、竹沟镇 24542人、任店镇 43886人、新安店镇 23161人、留庄镇 47529人、刘店镇 47776人、蚁蜂镇 19190人、三里河乡 50337人、朱古洞乡25633人、胡庙乡36839人、石滚河乡18661人、瓦岗乡23254人、李新店乡22304人、双河乡27248人、杨店乡19078人、顺山店乡 23486人、普会寺乡 23893人、古城乡36395人。

交通

确山位于中原,交通便利。境内公路有:国道G107, 国家高等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南阳--新蔡高速;铁路有: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客运专线。

确山境内李新店机场,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李新店机场改扩建为李新店军民两用机场。

经济概述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67.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581万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85万元,同比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74058万元,同比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为27:47.2:25.8。人均生产总值13142元。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达到149.5亿元,增长8.4%,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40亿元,达到144亿元,增长20%,增速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2万元,达到22400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6元,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2.2%。

农业发展

2009年,全县林业用地96万亩,林木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9%;现有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近30万亩,其中板栗面积17.5万亩,1993年被林业部定为优质板栗示范县;肉类总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13万吨,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4%。

2009年,全年发展优质粮油作物6﹒3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57%,其中优质专用小麦3万公顷、优质玉米2万公顷、优质花生6600多公顷、无公害瓜果蔬菜3300多公顷、优质水稻20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70784吨,比上年增长67.5%,其中夏粮总产21.45万吨,增长35.9%。油料总产量61826吨,增长90%。农业总产值190733万元。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88公顷。山区灭荒补植和平原林网绿化步伐加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9%,中幼林抚育面积23460公顷。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63205吨,增长4.9%;禽蛋产量11886吨,增长7.9%。水产品年产量3250吨,增长37.7%。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9.5万千瓦,增长1.7%;全年农村用电量3386万千瓦时,增长6.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8万公顷,增长4.9%。

工业发展

2009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1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433289万元,增长17%。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32090万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1002万元,增长31.9%;个体工业总产值完成173344万元,增长10.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3199万元,增长47.6%,其中县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4902万元,增长73.8%。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82万元,增长24.5%。

财政金融

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7534万元,增长2%;财政支出26033万元,增长2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16万元,增长16.1%;一般预算支出25782万元,增长24.7%。金融运行形势平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2916万元,比年初增加34103万元,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103919万元,比年初增加2098万元,增长2.1%。从2008年到2012年全年全社会消费总额均在15亿以上,且2012更是达34.67亿元,而且近几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均超过16%。

社会事业

2006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文化事业持续发展。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竹沟、留庄、刘店、李新店4个乡(镇)实现首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留庄、普会寺2个乡(镇)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确山铁花”获河南省民间艺术金奖,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864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2066元,增长26.4%。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6674人,新增501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21483人,增加2883人;参加大病医疗统筹职工21483人,增加3283人。

旅游景区

薄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城南18公里处,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贯通南北,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森林履盖率90%以上,湖面22平方公里。薄山湖景区内植物有1400多种,其中马尾松、杜鹊、枫香、珂楠为我国北缘分布树种;大叶朴、野皂夹为我国南缘分布树种;野大豆、杜仲、绒毛皂荚、香果树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薄山兰花品质优异、种类繁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兰花品种资源库。景区动物近百种:鸟类就有白天鹅、鸳鸯、锦鸡等珍稀种类十多种;鱼类有三十多种,以松针鱼为特色。

北泉寺位于河南驻马店市西南5公里处,旧名叫天宫,后改树佛寺,到唐朝时改名资福禅寺,宋代又改为寿禅院。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西30公里的竹沟镇延安街,占地5200平方米,筹建于1956年,1958年开馆,由周恩来题写馆名。馆内有旧址房屋66间,竹沟革命史陈列大厅1座,收藏文物定级文物231件,其他实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河南省委、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和故居位于今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馆内陈列了上千件文物、文献和图片。1995年12月1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新落成的纪念馆举行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2005年2月1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改扩建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馆现已被省政府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情民俗

确山铁花

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 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确山方言

确山处在北方方言区内。由于交通便利,群众之间交际频繁,其方言与周围各县差异不太大。主要特点是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有20个声母,41个韵母,声母中没有舌尖后声母。但是,这些声母仅在语流中时而出现,规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儿化时,声母往往变成舌尖后音。

名优特产

凉粉:一种用碗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凉粉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在确山延续了上千年。 确山板栗:板栗是营养佳品,营养成份全面,易被人体吸收,也是很好的中药材。太和生态农林科技园区位处确山优质板栗生产区,园区现已发展板栗1000亩,种植板栗40000多株。

薄山湖松针野生鱼是野生于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湖,以针叶林、松柏、野菊花等环湖群山植被的腐殖质为食物,在没有任何工农业污染的独特环境中生长的大头花鲢鱼。

“留庄”大米:留庄镇位于县城的东南,全镇种植水稻面积达15000 余亩,水稻种植最集中的有5个村, 其中汪庄村有水稻3000 亩。水稻平均亩产1000 斤,出米率约 70% 。大米的市场另售价可达每公斤 2.90 元。

瓦岗红薯是确山县瓦岗乡人民政府,于 2004年8月申请注册的商品普通商标。该乡处于县西部山区,土壤适宜种植红薯。

“大乐山”种子是确山县大乐山种业有限公司于 1997 年注册的普通商品商标。该公司位于确山西北部的大乐山下,有 2000 亩的良种基地,主要产品有萝卜、白菜、小杂粮等优良品种,其产品主要销往豫西、湖北、安徽等省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