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磊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磊落》是南宋丘葵的作品之一。

磊落

生平经历

邱葵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刻苦奋学的青少年时代;其次是宋末,元兵入闽,忠节守志,奋起抗元的阶段;最后是宋亡,绝意不仕元,致力于教学、著书,直至去世。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泉州招抚使蒲寿庚降元,胁迫邱葵的老师吕大奎署降表,结果吕大奎不从,逃亡之后惨遭杀害。获悉敬重的老师遇害,邱葵“痛愤不欲生”,遂吟咏连篇,怒斥蒲寿庚的背叛,控诉元军的血腥,这些诗歌“忧悲恫切,读之能令壮气竖发,亦可感泣沾襟”。如《秋兴二首》诗曰:“一岁四时秋最惨,况于人世尚流离。向来犬吠鸡鸣处,今见猿啼鬼哭悲。泪洒黄花金灿烂,魂销白骨玉参差。满山寂寞秋梧冷,正是愁肠欲断时。”《哭吕朴乡先生》诗曰:“已拟侍荷橐,俄抽似叶身。甘为南地鬼,不作北朝臣。屋壁遗文坏,邻州战血新。劫灰飞未尽,碑碣托何人。”除了用诗歌抨击元军外,邱葵也身体力行地参与抗元活动,他甚至还让长子随张世杰入粤勤王,保护南宋幼主。

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许文君曾对邱葵的《钓矶诗集》进行探析[1],她表示,《钓矶诗集》记下了蒙元灭宋的惨烈历史,也记载下了邱葵那一段充满辛酸、苦楚、悲愤的心路历程。邱葵诗风沉郁顿挫,语言自然质朴,诗中处处闪现其爱国思想,展现其高洁品格。

元军接管泉州后,抗元志士岌岌可危。“吾既不能挽江河以为恨,奈何受其牢笼”,乱世之中,邱葵只能选择隐遁他方。海屿小嶝,成了他眼中理想的避世孤岛。邱葵迁居小嶝屿(当时属金门辖内,金门又属同安管辖),以“钓矶翁”自号,耕钓自给,杜门著书,在数十年间成就了《易解义》、《春秋通义》、《四书日讲》、《周礼补亡》等一系列著作。

元朝确立统治后,四处搜寻名士、能人为其政权服务,在风闻邱葵名气颇高之后,元帝特遣御史中丞马祖祥(字伯庸)前来征召邱葵。不料,邱葵竟以“种圃自匿”,避而不见,完全不给元帝和马祖祥面子。后来,马祖祥带着府官达鲁花赤“贲币至家”,前来重礼聘请。在金银财宝面前,日子过得苦哈哈的邱葵照样没有选择“折腰事权贵”,而是果断回绝了延聘要求。最后,马祖祥无计可施,只好“取其书以去”。

受邱葵影响,有元一代,金门士子无一人应科考,也无一人为元官。有史家评价,邱葵对于金门教化的影响,是朱熹之后的第一人。感叹其忠贞节义,后人还将邱葵与谢翱[2](霞浦人)、郑思肖(连江人)并称为宋末元初“闽中三君子”。

邱葵卒于元统元年(1333年),享年90岁。据明代兵部主事卢若腾在《钓矶诗集·序》中所述,邱葵身后,他的家人遵其遗嘱,在小嶝屿薄葬之,“先生一抔土,不立碑碣,入国朝二百余年无知之者”。明代蔡献臣有《访小嶝屿丘吉甫先生旧宅》诗咏之:“一卷突兀水中间,遥想先生冰雪颜。人拟柴桑真伯仲,诗追击壤异间关。生当颓运身终隐,志在遗经手自删。为问百年归骨处,后昆指点泪痕斑。

视频

磊落 相关视频

它代表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在宋末元初,是一项我伟大的发明
全真教在宋末元初进入全盛时期

参考文献

  1. 邱葵钓矶诗集探析,道客巴巴,2012-02-28
  2. 谢翱简介,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