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禮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24日 (二) 21:45 由 果英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礼泉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介于…”)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禮泉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位於關中平原中部,東鄰涇陽,西鄰乾縣,南與興平、咸陽相連,北與淳化、永壽接壤。介於東經108°17′40″—108°41′46″和北緯34°20′50″—34°50′02″之間,總面積1018平方千米。

禮泉縣建縣已有2200多年,境內擁有古文化遺址21處、古建築5處,是陝西省18個重點文物旅遊大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占地30萬畝,陪葬墓209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昭陵博物館館藏文物8000餘件,昭陵六駿馳名中外。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地名由來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境內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為醴泉縣。《辭源》說:「醴,酒也,釀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說。《元和郡縣誌》卷1京兆府醴泉縣:「以縣界有(後)周醴泉宮,因以為名。」清康熙《陝西通志》卷3:醴泉「在縣東南三十里,周數十步,深不可測。漢宣帝時湧出,聞其味如醴,故名。隋置縣取此」。

歷史文化

禮泉歷史悠久,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縣,已有2200多年歷史。境內有古文化遺址21處,古建築5處,是陝西省18個重點文物旅遊大縣之一。盛唐的兩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嵕山上。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太宗昭陵,占地30萬畝,有陪葬墓209座,被譽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唐肅宗建陵石刻工藝精美,是目前唐十八陵中保存最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現在昭陵博物館藏有文物珍品5000餘件。昭陵博物館館藏文物8000餘件,昭陵六駿馳名中外,昭陵碑林與曲阜碑林、西安碑林並稱中國三大碑林。先後湧現出了戊戌變法志士宋伯魯、愛國華僑靳寶善、外交家符浩、作家鄒志安、著名文藝評論家閻綱,以及王保京、郭裕祿等一大批傑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