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礼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礼论》,中国古代伦理学著作。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7篇,以“礼”这一道德规范为中心加以展开。在规定礼的内容时,将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法律、道德等都包括在内。通过关于礼的产生的论述,说明其关于道德起源的理论。认为包括道德在内的礼,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适应人们的衣、食、住等物质生活及情欲的自然要求而产生的。人类在太初之时,饥寒交加,于是圣王按礼之本解决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另一方面,人类也形成了君臣、父子、夫妻、师友等人伦关系,礼也是顺应人的本性,基于调整人们的这些关系而产生了。在人们按礼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仁、义、智、信、忠、孝、节、敬等道德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礼包括了一切道德规范,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还对包括诸德在内的“礼”的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礼包括乐、刑、政、仁、义、智、信七因素。如果说礼是一个人的身体,那么乐、刑、政则是四肢和手足,仁、义、智、信则相当于人的筋骸。这七个因素在“礼”的体系中的地位是:乐、刑、政只是“礼之用”,而仁、义、智、信是“礼”的具体化。本书宣扬的虽然是封建的伦理纲常,但在一些地方也有闪光的思想,对以后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李觏(1009—1059),字泰伯,中国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一生以教书为业,曾创建旴江书院,著有《旴江文集》(或曰《直讲李先生文集》)。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相关信息

1.本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辞典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3.本辞典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联系和区别、适应社会和读者的需要、为了检索和阅读方便,分为自然和技术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不含艺术作品) 3册。各册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4.本辞典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

视频

礼论 相关视频

《礼论》名言,荀子认为礼是为了生养人的
一本《伦理学原理》,他写下12000余字的批注.……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