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祝允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祝允明''' (1460—1526), 字希哲 ,自 枝山、 枝指生 ,长洲县(今苏州)人。著名书法家。5岁能书径尺字,9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当众疾书,思若涌泉。青年 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等交游,世称“吴中四才子”。工书法,擅直、行、草、章;尤长草书,名动海内。王世贞《艺苑卮言》云 “天下书法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有“ 明代 草书第一人”之誉。
+
[[File:祝允明.jpg|缩略图|右|'''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 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 ,卒于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 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 枝山 ,世人称为“ 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
</br>本    名:祝允明
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
</br>别    称:祝枝山
祝允 擅诗文,尤工 书法 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 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 “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 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1]  其代表作有 太湖诗卷 《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
</br>字    号: 希哲 枝指生  
 +
</br>所处 :明代  
 +
</br>民族族群:汉族
 +
</br>出生地:山西太原
 +
</br>出 时间: 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 (1461年1月17日)
 +
</br>去世时间: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527年1月28日 )  
 +
</br>主要作品:《 枝山 文集》《 氏集略》《 氏小集》等
 +
</br>主要成就: 书法名 、吴中四才子  
 +
</br>籍    贯 苏州府长洲 (今江苏吴县) [2]
 +
</br>本    经: 尚书
 +
</br>图片来源:[https://baike.sogou.com/historylemma?lId=58885&cId=174573607 ]]]
  
本    名
+
== '''简介''' ==
 祝允明  
+
 
  别    称
+
'''祝允明''' 明代史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的 祝允明 (1460—1527),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他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由于与唐寅(字伯虎)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他家学渊源,能文,工书法。看他的遗墨,显出他的传统功力极深。其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谨严端整,笔力稳健;草书学怀素、黄庭坚,晚年的草书,更显笔势雄强、纵横秀逸,为当世所重。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祝枝山  
+
 
 字    号
+
   儒雅世家生 文化城市出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祝允明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 允明,字希哲,因为他的手有歧指,因此号枝指生、 枝山 等。 祝允明的祖父祝颢是明正统己未(1439)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 。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字 希哲  
+
 
生  
+
 
 所 处时代
+
== '''祝允明书法精选''' ==
 明
+
 
民族族群
+
'''内容提要'''
汉族
+
 
 出生
+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书法家, 字希哲 号枝 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一 仕途蹇顿,嗜酒,性豪放,疏钱财,晚年窘困潦倒。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其草书被推为[国朝第一]
 山 西太原
+
 
  出生时间
+
  祝允明可谓明代学古第一等人物。其于魏晋唐宋元诸家书法无 不窥。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二乐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
  天顺 四年 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
+
 
  去世
+
  沈石田画册跋》中可明显看出。祝允明后期转向草书创作,这成为他冲破趟孟俯帖学笼罩的一大转捩。他的草书融合唐宋,得怀素狂草之势脉,豪荡纵肆,奔蛇走虺,有纵横不羁之意,而驰不失范,中而有矩;笔法上则尤得高闲之遗踪。草书瘦劲易而肥劲难。高闲草书时用[侧锋而神奇出焉],得肥劲之美,此亦齐梁之王慈、王志草书遗风流韵。祝允明草书传其肥劲一脉,草书笔法遒媚丰活,备极变化,得无法之法。在草书结构上,祝允明得之黄庭坚尤多,但他引唐草势脉,强化了黄庭坚草书舒缓的节奏,并以强劲的散点,强化了草书的情性。其乱石铺街法,对徐渭、傅山草书有极大启发。而从整体草书审美流脉而言,祝允 的草书直接奠定了晚明草书的基础。
嘉靖五 十二月二十七 (1527年1月28日)
+
 
 主要作
+
== '''书法成就''' ==
枝山文集 》《祝 氏集略 》《祝 氏小集
+
 
 主要成就
+
'''书法传承'''
 明代书 法名家、 中四才子
+
 
  籍    贯
+
  祝允明 出生 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 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 [6]  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
  苏州府 长洲人( 今江 吴县) [2]  
+
 
  本    经
+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
+
  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 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 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 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 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 [7] 
 +
 
 +
'''书法主张'''
 +
 
 +
  祝允明书法 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 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 作《 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 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 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 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 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 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他在《评书 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
'''书法特点'''
 +
 
 +
  祝允明书法 主要成就 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
 
 +
== '''人物评价''' ==
 +
 
 +
 明代 黄省:枝山草 天下无,妙洒岂特雄三 ?群萌万象出毫下,运肘便觉风云俱。丝持浪转信神动,筋迥墨纵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攒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宁岁,鸾惊龙骇谁争驱?迩来南海作仙令,难筹历险笔愈圣。奇文豪咏兼称之,处处江山好辉映。余也飘飘紫台客,向长五岳将浮屐。多君惠我《远游》篇,得展梦窗喜魂魄。呜呼羲之眼前人不识,笑杀千金买遗迹!
 +
 
 +
  明代顾璘:(祝允明)书学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
  明代朱谋垔: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 长洲人 。……书学自《急就章》以至羲、献、怀素,无不淹贯,而狂草本朝第一。当时评者云其书法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鹤在鸡群,风格迥绝。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纵者胜。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马行空之态,第人能品。
 +
 
 +
明代王世贞: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山人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
 +
 
 +
明代文震孟: 祝允明)书法魏晋六朝,至欧、颜、苏、米,无所不精诣,而晚节尤横放自喜。一时名声大燥,索其文及书者接踵。或辇金帛至门,辄辞弗应。《姑 名贤小记》
 +
 
 +
明代钱谦益:为家未尝问有无,得俸钱及四方饷遗,辄召所善客噱饮歌呼,费尽乃已。或分与持云,不留一钱。每出,追呼索者相随于道路,更用为忭笑资。其殁也,几无以敛云。
 +
 
 +
  清代王澍:“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
 
 +
  清代孙衣言:香光居士谓京兆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此作殆不尽然。然顾华玉、文徵仲皆谓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
 
 +
  清代朱和羹 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
 
 +
== '''轶事典故''' ==
 +
 
 +
'''唐伯虎考祝枝山'''
 +
 
 +
唐伯虎与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二人经常往来,上门不必通报,临别无需相送。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 斋,就要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说:“我这时正巧做了4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说完,徐徐吟出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
 
 +
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这谜,他不慌不忙坐下,笑着说:“那就倒茶来吧!” 
 +
 
 +
'''祝枝山闯酒席'''
 +
 
 +
祝枝山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与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又当况枝山说:“今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接看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
 
 +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
 
 +
== '''后世影响''' ==
  
后世影响
 
编辑
 
 
 祝允明书法史上最巨大的影响莫过于其重新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后狂草一脉的没落的局面有所改观,使得狂草重新出现在书法史的畛域里。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颠张醉素的草书通过自己的整合而成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为之后的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的草书崛起起了引领作用。
 
 祝允明书法史上最巨大的影响莫过于其重新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后狂草一脉的没落的局面有所改观,使得狂草重新出现在书法史的畛域里。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颠张醉素的草书通过自己的整合而成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为之后的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的草书崛起起了引领作用。
 +
 
 自祝允明以后的书家显然不满足于元代赵孟頫帖学仿古、拟古的书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祝允明草书审美风格的确立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为后代的书家将这种风格推向高潮埋下了一颗种子。
 
 自祝允明以后的书家显然不满足于元代赵孟頫帖学仿古、拟古的书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因此,祝允明草书审美风格的确立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同时也为后代的书家将这种风格推向高潮埋下了一颗种子。

於 2019年2月23日 (六) 08:39 的修訂

祝允明
本   名:祝允明
別 稱:祝枝山
字 號:字:希哲 號:枝指生
所處時代:明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山西太原
出生時間: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
去世時間: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
主要作品:《枝山文集》《祝氏集略》《祝氏小集》等
主要成就:明代書法名家、吳中四才子
籍 貫:蘇州府長洲人(今江蘇吳縣) [2]
本 經:《尚書》
圖片來源:[1]

簡介

祝允明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1460—1527),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由於與唐寅(字伯虎)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着兩人的種種趣事。他家學淵源,能文,工書法。看他的遺墨,顯出他的傳統功力極深。其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儒雅世家生 文化城市出 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祝允明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官宦世家。祝允明,字希哲,因为他的手有歧指,因此号枝指生、枝山等。 祝允明的祖父祝颢是明正统己未(1439)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字。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祝允明書法精選

內容提要

祝允明(1460—1526),明代著名書法家,字希哲,號枝山,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弘治舉人,官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一生仕途蹇頓,嗜酒,性豪放,疏錢財,晚年窘困潦倒。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其草書被推為[國朝第一]

祝允明可謂明代學古第一等人物。其於魏晉唐宋元諸家書法無所不窺。王世貞《藝苑卮言》云:二樂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更,河南吳興,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晚年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

沈石田畫冊跋》中可明顯看出。祝允明後期轉向草書創作,這成為他衝破趟孟俯帖學籠罩的一大轉捩。他的草書融合唐宋,得懷素狂草之勢脈,豪盪縱肆,奔蛇走虺,有縱橫不羈之意,而馳不失范,中而有矩;筆法上則尤得高閒之遺蹤。草書瘦勁易而肥勁難。高閒草書時用[側鋒而神奇出焉],得肥勁之美,此亦齊梁之王慈、王志草書遺風流韻。祝允明草書傳其肥勁一脈,草書筆法遒媚豐活,備極變化,得無法之法。在草書結構上,祝允明得之黃庭堅尤多,但他引唐草勢脈,強化了黃庭堅草書舒緩的節奏,並以強勁的散點,強化了草書的情性。其亂石鋪街法,對徐渭、傅山草書有極大啟發。而從整體草書審美流脈而言,祝允明的草書直接奠定了晚明草書的基礎。

書法成就

書法傳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氣氛很濃的蘇州,他的書學生涯是在前輩的言傳身教下開始的。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 徐有貞擅長行草書。他的行草主要師法唐朝的懷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筆直率而華美,結構瀟灑多姿,很得古雅之氣。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6] 在祝允明二歲時,徐有貞奉詔回蘇州閒居,祝允明時常寄宿在外公家裡,因此徐有貞的書法風格對他影響是很深遠的。

李應禎也是一個有名的書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應禎的指導。在跟從岳父學書的十幾年中,李應禎對於祝允明在書法的發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據文徵明的記載,李應禎在晚年告訴他,說自己學習書法四十年才開始有所得,並向文徵明論述了書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牘,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橫向取勢的撇、捺、橫都很生動有致。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他這種富於抒情性的行草書對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響。 祝允明自己談幼年時學習書法,說前輩不讓他學習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晉唐人的字帖。所指的應該是楷書的學習。應該說祝允明幼年在兩位前輩的指導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為日後的發展作了鋪墊。同時兩人的書風的優點也傳給了祝允明。 [7]

書法主張

祝允明書法主張是「性」與「功」並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書藝思想以「神采」為最終歸宿。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認為必須「性」、「功」並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只有功力而無精神境界,神采就沒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沒有表達的功夫,那麼神采就不能實在地顯露。兩者不可缺一,必須兼備,在他的代表作《閒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記》、《樂志論》、《飯苓賦》、《雲江記》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導的「性」、「功」並重的原則。 對於「功」,祝允明認為只有在向前人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對時人不願好好學習傳統而把這稱為「奴書」的說法很憤慨。特地寫下了《奴書訂》予以反駁。在這一點上,他晚年在《書述》中還批評了他的岳父李應禎。他強調必須「沿晉游唐」,這是源於他對書法史的深入認識。他認為書理極於張芝、王羲之、鍾繇、索靖,後人只是在遵循他們的法則,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變。他認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當時人的法則來寫;宋初還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處,而後便大變傳統,古法遭到敗壞,大多流為惡怪。到元代方有趙孟頫扭轉時風,復歸晉唐,但終因個性不強未免有「奴書」的遺憾。所以要知書法的本來必須向晉唐學習。在學習和熟悉了傳統後,其技法必須有獨到之處,這是祝允明對「功」的進一步要求。他在《評書》中說自己不屑於步鍾、索、羲、獻的後塵,而要學習項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開創自己。因此他既反對時人對傳統的忽視,又強調不能真的成為「奴書」。 祝允明對於「性」沒有很多的論述。他提倡「起雅去俗」,顯然是指以學識和修養來陶冶性情、淨化心靈,從而達到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兩點,就可以在「入神」的狀態下創作具有神采的優秀作品了。他對於「入神之境」的解釋是「一時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種約束的情況下,才能「閒窗散筆」,自然地表達自己。 祝允明在書法理論上的要求,既符合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又合乎文人書畫的審美要求,從而使他的書法創作成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書法特點

祝允明書法主要成就在於狂草和楷書。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如《草書自詩卷》、《致元和手札》、《草書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人物評價

明代黃省: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群萌萬象出毫下,運肘便覺風雲俱。絲持浪轉信神動,筋迥墨縱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攢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寧歲,鸞驚龍駭誰爭驅?邇來南海作仙令,難籌歷險筆愈聖。奇文豪詠兼稱之,處處江山好輝映。余也飄飄紫台客,向長五嶽將浮屐。多君惠我《遠遊》篇,得展夢窗喜魂魄。嗚呼羲之眼前人不識,笑殺千金買遺蹟!

明代顧璘:(祝允明)書學自《急就》以逮虞、趙,上下數千年,罔不得其結構。若羲、獻真行,懷素狂草,尤臻筆妙。一朝書品,不知合置誰左。 明代朱謀垔: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書學自《急就章》以至羲、獻、懷素,無不淹貫,而狂草本朝第一。當時評者雲其書法頓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鶴在雞群,風格迥絕。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縱者勝。又雲枝山真行,有天馬行空之態,第人能品。

明代王世貞:吳中如徐博士昌谷詩,祝京兆希哲書,沈山人啟南畫,足稱國朝三絕。

明代文震孟:(祝允明)書法魏晉六朝,至歐、顏、蘇、米,無所不精詣,而晚節尤橫放自喜。一時名聲大燥,索其文及書者接踵。或輦金帛至門,輒辭弗應。《姑蘇名賢小記》

明代錢謙益:為家未嘗問有無,得俸錢及四方餉遺,輒召所善客噱飲歌呼,費盡乃已。或分與持雲,不留一錢。每出,追呼索者相隨於道路,更用為忭笑資。其歿也,幾無以斂雲。

清代王澍:「有明書家林立,莫不千紙一同,惟祝京兆書變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見京兆書百數,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清代孫衣言:香光居士謂京兆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此作殆不盡然。然顧華玉、文徵仲皆謂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軼事典故

唐伯虎考祝枝山

唐伯虎與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二人經常往來,上門不必通報,臨別無需相送。一天,祝枝山剛踏進唐伯虎的書齋,就要品茶猜謎,唐伯虎笑着說:「我這時正巧做了4個字謎,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說完,徐徐吟出謎面:「言對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不消片刻,祝枝山就破了這謎,他不慌不忙坐下,笑着說:「那就倒茶來吧!」

祝枝山闖酒席

祝枝山生性詼諧,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與文徵明瞞了祝枝山,躲在一處飲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趕到那裡,一進門就大聲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請我自到。」說罷,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徵明眨眨眼,然後又當況枝山說:「今天我們吃酒,有個規矩,須即景吟詩一首作為謎面,打一昆蟲名,否則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說:「好吧,你們先說。」唐伯虎便吟道:「菜餚香,老酒醇,不喚自來是此君,不怕別人來嫌惡,撞來席上自營營。」文徵明接看說:「華燈明,喜盈盈,不喚自來是此君,吃人嘴臉生來厭,空腹貪圖亂鑽營。」

不速之客祝枝山聽了,知道他們在取笑自己專吃白食,但卻假裝不懂,便也吟了一首:「來得巧,正逢時,勸君莫怪盤中食,此公滿腹錦繡才,不讓吃喝哪來詩?」吟罷,三人相視大笑,開懷暢飲,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後世影響

祝允明書法史上最巨大的影響莫過於其重新倡導北宋尚意書風,並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使唐宋後狂草一脈的沒落的局面有所改觀,使得狂草重新出現在書法史的畛域裡。他將黃庭堅草書與唐顛張醉素的草書通過自己的整合而成為一種新式的草書圖樣出現在明代書壇,並使之成為明代草書的典範,開此風氣之先河。為之後的徐渭、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王鐸的草書崛起起了引領作用。

自祝允明以後的書家顯然不滿足於元代趙孟頫帖學仿古、擬古的書學思想與審美觀念。因此,祝允明草書審美風格的確立開創了明代浪漫主義風格,同時也為後代的書家將這種風格推向高潮埋下了一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