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神经支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神经支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体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分布着末梢神经,即指这种器官受神经支配而言。单从解剖学的意义来看,也可使用神经分布这一术语。

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被支配的器官就称为该神经的终末器官。神经支配大致可区分为传出性的和传入性的,前者有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和支配腺体的分泌神经,后者是从感受器传至中枢的感觉神经。在支配脊椎动物骨骼肌的神经中,除运动神经外,尚有支配肌肉使肌肉紧张的紧张神经,支配肌肉营养的营养神经,但是,它们是否确实存在尚有不同的议论。甲壳类的铗肌和双壳贝的闭壳肌等,是受使肌肉收缩的运动神经和抑制肌肉收缩的抑制神经支配的。高等动物的内脏肌和心肌,受促进其活动的神经和抑制其活动的神经(都是自主神经)相互颉颃地支配,靠着这种平衡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或者维持适当的搏动次数。诸如此类的支配形式,称为双重神经支配。瞳孔肌等和上述的形式稍有不同,瞳孔扩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两肌的颉颃使瞳孔直径增大或缩小。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