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

增加 84 位元組, 23 天前
無編輯摘要
'''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成立于1944年 [[ 秋季 ]] ,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的鳌峰山麓,南靠 [[ 爱国主义教育 ]] 基地郑成功纪念馆,西临扬子山海军观测站的一所中学。
==学校简介==
学校的一角 为纪念民族英雄驱逐荷夷收复 [[ 台湾 ]] 的历史功绩,激发爱国同胞振奋民族精神,抗击日寇入侵,培养有志 [[ 青年 ]] 发扬爱国精神,振兴中华,在伍远资、郑执中、张清萍诸先生的倡导下,得到了社会各界贤达、工商界人士郑维博、许松树、丁乃答兄弟、郑维求兄弟的支持资助,以民族英雄郑成功封号命名的延平中学于1944年秋季诞生。
==学校环境==
延平中学以民族英雄 [[ 郑成功 ]] 封号命名。于1944年秋季诞生。学校占地面积约40亩 ,校舍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设有44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68人,公办教职工128人。学校坐落于南安市石井镇风光秀丽的鳌峰山麓,南靠 [[ 爱国主义教育 ]] 基地<ref>[https://www.sohu.com/a/454394511_115354 突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搜狐,2021-03-06</ref>郑成功纪念馆,西临扬子山海军观测站,海陆交通便利,依山傍海,翠色掩映,环境优雅,是治学育人的佳所。
==历史来历==
在厦大执教的郑执中从厦门大学带来一批优秀毕业生到延平中学任教。王要川任第一任校长(1944年9月—1948年7月)。黄腾火为第二任校长(1948年9月—1949年7月)。从1944年创办到1949年8月石井解放这段时间,办学条件极为困难。当时的教师工薪十分低微,有的甚至是义务从教。设备极为简陋,教室几乎没有。把“延平郡王祠”作为 [[ 教室 ]] ,延平郡王祠的护厝为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后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在“王祠”前及西侧建起四间简易教室“四倒水”,它是由菲律宾的侨胞捐的款,所用场地是石井东角郑姓乡亲无偿贡献的农田。即当1947年收到那笔菲律宾侨胞捐款时,即由伍远资、张松踪(即张清萍)和郑执中共商,委托丁福记保管,由张松踪负责帐目,在师生义务出工的共同努力下建造的。学校至1949年共建了校舍650平方米,在校学生200左右人。当时的教师学识是渊博的,思想是进步的。值得我们记起的是老地下党员郑骥(郑水马)先生,他不但积极参加学校的筹建和教学工作,更可贵的是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勇敢借助讲台,宣传 [[ 革命 ]] 思想。在他的革命思想熏陶影响下,解放后绝大部分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早在五、六十年代延平的学生就有许多人成为县、地级领导干部。第一组学生王秀川解放前即参加地下斗争,走上革命道路,曾历任中国人民解放空军后勤部政委,少校军衔。第二组学生黄川,读书<ref>[http://www.ccutu.com/256124.html 读书的好处10条],有途网,2019-10-03</ref>时就参加地下斗争,初解放即为区长,后为副县长、副书记,市统战部长。这些学生的成长是与郑骥先生其时冒险宣传 [[ 马列主义 ]] 、播种革命种子、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1949年8月石井解放,延平中学校舍遭蒋机滥炸,校舍大多倒塌,师生云散,学校停办。在县、区政府的关怀指导下,1958年春成立延平中学复办筹备会。区政府指派干部吴端高为筹委会主任,伍远资、林文增、郑维博为副主任,县政府委派张万殿为校长,在奎霞村侨属和石井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半年的努力,延平中学于1958年 [[ 秋季 ]] 复办。初为民办,1960年转为公办。1963年县委派李健生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 事业 ]] 在不断发展。从1963年至1966年先后建4座教室16间,教职工40余人,学生600左右人,成为初具规模的初级中学。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年中考均名列全县前茅。“文革”动乱,学校一度未能招生。1969年秋正式复课,并增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
==教学成果==
长期以来,坚持 [[ 社会主义 ]] 办学方向,弘扬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遵循“爱国、勤奋、尊师、守记”的校训,开拓进取求发展,严谨求实稳提高,励志有为有所为,聚力育人育新人,峥嵘创业敢争先,振奋力学赤心强,大胆实践勇创新,教育成果喜迎来:高考成绩突出,2000年上线人数达104人,上线率为63%。其中,本科上线人数为23人,重点本科9人;2001年上线人数达149人,上线率为68.89%。其中,本科上线人数为42人,重点本科9人,居泉州同类学校前茅。2002年高考上线200人,2003年上线243人,本科35人,超过部分南安市二级达标和三级达标学校。2003年、2004年高考成绩年年有突破,获得社会和各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 高中 ]] 会考优秀率、及格率、中考成绩也极为突出,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办学盛况空前。
==办学思想==
近年来,全面贯彻实施 [[ 素质教育 ]]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早日创办三级达标学校为目标,以南安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契机,全力打好科研兴校、体育兴校的特色之路。牢固树立“发展、管理、改革”的工作思路,盘活动力、人力、智力、财力、物力的教学资源,营造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提升办学层次。
努力强化有为意识,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健全人格,重视特色学校建设,认真制定科研工作计划科研课题, [[ 体育 ]] 工作计划,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我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事,效果是发言权”,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开展师德承诺,行风建设 ,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学历层次和教学素质。
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 [[ 培养 ]] ,促使其脱颖而出。目前多人为石井镇片区、南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数百篇学术论文、经验总结、文学作品登载于省、市、较高层次的报刊上,质量高,数量多。学生参加南安市级以上的多类竞赛也频频告捷。
==荣誉与发展==
多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辛勤 [[ 劳动 ]] ,办学成绩斐然,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先后被评为南安市文明学校、南安市优秀家长学校、南安市素质教育合格单位、南安市“教工之家”,南安市创安合格单位,泉州市体育先进单位、南安市“五好”党支部等系列称号。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春潮涌动下,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派出学科带头人参与市教学观摩,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形成了兴教重教、科学育人的观念,取得社会各界 [[ 群众 ]] 对我校更广泛的支持和树立对学校、对子女的信心,确保学校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校设施==
在上级政府领导、海外侨胞、社会乡贤、贤达的支持下,我校建设了爱国楼、争光科学楼、群力教学楼、图书楼、学生 [[ 公寓 ]] ,新的食堂即将交付使用,新的教师套房正在施工,学校克服困难,不断加强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修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组织 [[ 培训 ]] 计算机人才,架设宽带网络,为老师开设网络直通车,学校依托泉州德育网架建了延平中学德育网,通过这个网站,让师生有了互动的平台。总之,通过上下的齐抓共管,学校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天,延平中学全体教师正满怀信心,在学校 [[ 领导 ]] 的带领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锐意进取,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为学校新一轮的创业铁心拼搏,努力使我校成为民族英雄故乡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14,8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