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福建省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建省图书馆位于福州市湖东路,是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暨文化共享工程中心,是国家二级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光绪三十年(1906 年)鏊峰课士馆附设的图书馆;1911年2月迁到越山书院旧址,取名福建图书馆;1913年改馆名为福建公立第一图书馆。1952年改为福建省图书馆。

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图书馆湖东路馆舍面积2.38万平方米、正谊书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有8个机构部门;馆藏纸质文献357万册(件)、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数字资源库64个。

历史沿革

晚清时期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福建省图书馆的前身福州鳌峰校士馆(一作课士馆)附设的图书馆创建[1]
  • 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又作五月 ),迁越山书院旧址,取名福建图书馆,成为独立的全省性的公共图书馆,隶属福建提学使司学务公所。

民国时期

  • 民国元年(1912年),迁东街教育会会址。
  • 民国2年(1913年),移至正谊书院旧址。
  • 民国3年(1914年),改馆名为福建公立第一图书馆。
  • 20世纪20年代初,馆舍驻兵,藏书遭劫。后馆舍又充作教育厅厅址,馆务停办。
  • 民国17年(1928年)10月,在原址筹办省立图书馆。
  • 民国18年(1929年)元旦,恢复开馆,定名福建公立图书馆;4月,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8月,更名为福建省立图书馆;9月,发起和组建福建图书馆协会,主持协会活动。
  • 民国25年(1936年)12月,兼设民众学校,由馆员执教。
  • 民国27年(1938年)春,迁沙县,在永安设流通书站。
  • 民国34年(1945年)11月,迁回福州东街原址。

建国之后

  •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省军管会文教部接管福建省立图书馆。
  • 1952年,改名福建省人民图书馆。
  • 1953年,正式命名为福建省图书馆。
  • 1978年,馆舍面积扩大为10998平方米。
  • 1999年11月,新馆奠基。
  • 1995年10月,新馆建成使用。
  • 2018年6月,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图书馆馆藏图书357万册(件)、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数字资源库64个;实行全年免费开放,并为读者提供全天24小时网上服务,建有52个分馆。

截至2008年底,福建省图书馆馆藏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2](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

视频

福建省图书馆 相关视频

世界图书日 福建省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实拍福建省最美图书馆,太漂亮了

参考文献

  1. 冷眼看书林——清末公共图书馆二三事 ,搜狐,2017-05-13
  2. 馆藏资源,福建省图书馆,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