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离乡背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离乡背井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元·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1]

新浪新闻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离乡背井这则成语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指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

运用示例 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送的他离乡背井,进退无门。”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则被他将一个痴小冤家,送的来离乡背井。”

现代·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有许多本地的干部,现在要离乡背井,到前方去。”

成语出处

“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元·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这是《汉宫秋》剧中汉元帝送别王昭君时斥责大臣的话,后人从这段话中,引出了“离乡背井”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元朝剧作家马致远,在他的杂剧《汉宫秋》中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汉元帝下诏书,要各州郡选美女入宫,充当妃嫔。大批美女入宫,元帝又无暇一一挑选,便让画师毛延寿画美女图以供挑选。 毛延寿是一个见利忘义、善于玩弄权术的卑鄙小人。他来到成都,成都郡便把秭归县香溪村的一位农家姑娘王昭君(名嫱)推荐给他。他一见王昭君,便知她是汉元帝所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美人。于是他为王昭君画了一张美艳绝伦的画像,并向王昭君的家人索要一百两黄金,保证让王昭君排在百名美女的首位,使她很快就能得到皇帝的恩宠,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王昭君一家人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因此,毛延寿在王昭君的画像上做了手脚。这样,汉元帝在观看美女的画像后,把王昭君打入了冷宫。 王昭君每日靠弹琵琶打发无聊的日子。一天傍晚,散步的元帝循着琵琶声发现了幽居冷宫的王昭君。汉元帝将王昭君带出冷宫,宠爱有加,封王昭君为明妃。经过一番调查,元帝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龙颜大怒,下令追捕毛延寿。毛延寿闻讯后如丧家之犬逃离了长安,投奔北番国。临走之前,还不忘带上王昭君的第一张画像。他将此画献给北番王,夸说王昭君是光彩照人、不可多得的绝世美人,唆使北番王向汉元帝索要王昭君为妻,不惜动用武力。北番王听信了毛延寿的谗言,果然如此行事。汉元帝迫于北番国的压力,答应了北番王的要求。 王昭君听说此事后,十分体谅皇上的苦处,表示愿意前往北番国,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使生灵涂炭,愿以此来报答元帝的厚爱。数日之后,元帝在霸陵桥头设宴送别王昭君。大臣们一点也不理解皇帝的心情,频频催促王昭君同北番使者尽快起程。元帝本来就有一腔怒火无处发泄,此刻终于忍不住斥责地位尊贵的尚书:“你是总揽朝政的大臣,理应能够安邦治国,保卫边疆。可是面对北番国的武力威胁,你却只能让一个弱女子前去和亲。假如我是汉高祖那样坚强的皇帝,我就派你去给昭君娘娘当侍从,让你也一起去尝一尝离乡背井、卧雪眠霜的滋味。要是你不留恋京城的生活而愿意去北番国住一辈子,我愿封你为王。” 在汉番国界的界河边上,王昭君向故乡、向元帝敬酒诀别后,突然纵身跃入波涛汹涌的江里,不见了。北番王因为王昭君的壮烈自尽而清醒,意识到使用武力并不能得到美满的婚姻。他怀着崇敬之情为王昭君修建了坟墓,并将毛延寿逮捕送归汉朝处置,汉、番两国又恢复了和平友好的关系。

成语寓意

离乡背井的故事体现了王昭君是一个品性正直,大义凛然的弱女子。小人弄权,奸贼当道,埋没深宫,皇帝无能,百官无用,命运拨弄,无论是毛延寿、皇帝、百官、呼韩邪单于,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没有一个人真正设身处地的考虑过王昭君。明妃和亲,离乡背井,这是一对生死恋人的悲剧,也是政治的悲剧。堂堂一代帝王,竟无法留住自己的爱妃,这是一个人的爱情悲剧,也是汉民族无力反击异族胁迫的悲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