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目录

离衡

汉语词语,读音lí héng,意思是指战国时以齐国为首的关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秦国的“连衡”策略。 [1] 中文名 离衡 拼音 lí héng 注音 ㄌㄧˊ ㄏㄥˊ 释义 指战国时以齐国为首的关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秦国的“连衡”策略 [2]

解释

指战国时以齐国为首的关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秦国的“连衡策略[3]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纵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司马贞索隐:“言孟尝等四君皆为其国共相约结为纵,以离散秦之横。” 《文选·贾谊<过秦论>》作“离横”。

示例

【关于许衡的故事作文】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于开平,召许衡北上。次年,授为国子祭酒,时国学未立,只是空名,不久便辞职还乡。三年,复应召入朝,因病滞居燕京,至元元年(1264)辞归。二年,忽必烈以朝中文臣都称誉许衡才学,下诏再召,许衡闻命即赴,奉命入中书省议事。三年,召至上都访问政事,因奏上《时务五事》疏,大旨言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必须实行汉法,才能长久统治。四年,告病还,不久,复召入,参与议定朝仪及内外官制。七年,授中书左丞。当时,忽必烈正急于财用,儒者论政多不合其意,专一信用平章政事回回人阿合马,使领尚书省六部事,总理全国民政、财赋。许衡劾阿合马专权,不听,于是请求解职。八年,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使主教育;始置国子学,选随朝蒙古勋贵及百官子弟充生徒。许衡从政失意,致力于教学,以诸生多是贵族子弟,奏召门生耶律有尚、姚燧等十二人为伴读,使分处各斋充斋长;又用小学、四书,及所著《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大学要略》、《编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篇作教材,亲自讲授,课余则使学习礼仪。但权臣以学校非急务,读书为无用,不及时供应国学廪膳,诸生多离去。十年,许衡知很难有所作为,辞归怀州。十三年,再召至大都,命与王恂、郭守敬商定历法,仍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十七年,授时历成,致仕还乡,次年去世。大德元年(1297),谥文正。皇庆二年(1313),诏与宋九儒并从祀孔子庙。 中统元年以来,许衡凡五进五出,虽志在从政,但未被重用。其主要业绩是奠定元朝国子学基础和阐扬程朱学说,使朱熹学说得以普及,终至定于一尊。故元代有不少人推崇他是朱熹道统的继承者。不过他论学多蹈袭程、朱,无新意。其著作收入《鲁斋遗书》。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