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秀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秀水镇该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又名秀水河,旧名安兴场,清同治年间改为今名。北面与桑枣镇连界;东面与乐兴镇、塔水镇相邻;南接河清镇;西连沸水、雎水、迎新三乡镇。是安昌至德阳、绵竹两市县和高川乡的交通枢纽。全镇辖三个居委会、34个村。总人口55629人(2017)。幅员面积93平方千米。

秀水镇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西有白水湖和沸泉,北有罗浮山及罗浮山温泉;场镇内有颇具规模的天主教堂和著名作家沙汀创办的“其香居”茶园;镇郊有石林、龙洞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地潼家桥、红桂村东皇观等景点。[1]

中文名: 秀水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

地理位置: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

面 积: 93 km²

电话区号: 0816

邮政区码: 62265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人口数量: 55629人(2017)

著名景点: 天主教堂

车牌代码: 川B

耕 地: 61183亩

特 产: 红酥

地理优势

全镇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势由西北向南缓斜,坝、丘地型各半,秀水河穿境而过;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300天左右、以自然流灌溉为主,农业耕作条件得天独厚。现秀水镇已初步建成全县的粮油、瘦肉型猪、蚕茧、水果、水产、蔬菜、中药材等农业商品基地。

区位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省道“成青公路”、“谭秀公路”纵横全镇,江秀路、秀太路、秀塔路、秀河路、安秀路、秀沸路、秀乐路、秀雎路等市县级公路四通八达,新建成的秀水客运中心有发往成都、绵阳等地的客车百辆。建设了移动电话秀水基站,开通了198、199高速寻呼和因特网,实现村村通电话。镇内建有标准化广播电视站,电视收视节目22套以上。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1个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新建了以秀丰干道、宏兴干道、东升干道、新民小区为基本框架的南苑商贸小区,城镇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商贸设施完备、交易活跃,有综合农贸市场4个,专业市场7个,棕制品市场属川西之最,年吞吐量达3000吨以上。

基础建设

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3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7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81亿元、工业产值1.91亿元;粮食总产值3.1万吨,生猪出栏4.4万头,财政收入887.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

在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节节上升的同时,秀水镇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镇内有高中一所、初级中学2所、中心小学三所、村小26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在校学生达 余人;有一等甲级医院一所,一等乙级医院三所,各类医疗卫生站(点)遍布全镇,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

1995年,秀水镇被列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7年底,又被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秀水镇被评为绵阳市综合经济评价10强乡镇。

秀水镇距安州区政府所在地花荄镇25公里(距北川县城19公里),有35个村、3个社区,人口近7万,是安州区除花荄以外的最大乡镇。

在5.12大地震中,秀水镇是安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也是全县抗震救灾任务最重的乡镇。镇上有常住人口近2万人,房屋倒塌近90%,灾民基本生活在一片废墟和瓦砾之上。县卫生监督局肖习汉赴四川安县秀水镇参与抗震救灾

2008年6月5日,县卫生监督局监督员肖习汉从五峰启程,到宜昌市卫生监督局与其它队友会合后,赶赴四川绵阳安县秀水镇进行抗震救灾工作。这次由宜昌市卫生监督局组织的抗震救灾卫生监督队,共有6名队员,带有一辆专业的快速检测车,主要任务是对灾区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

“5.12”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都在全力支援灾区。县卫生局迅速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抗震救灾预备队,县卫生监督局的肖习汉同志是第一个报名的队员。2008年6月3日,市卫生监督局紧急通知五峰安排一名卫生监督员赴川,县卫生局和卫生监督局领导在综合考虑后决定派工作经验丰富的肖习汉同志参加。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285万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600万元,同比增加24.9%,其中:农业总产值24000万元,同比增长25%;国税完成162.8万元,地税完成150万元,农业税完成12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19元,比上年增加324元;财政收入实现914.21万元,同比增长8%;计划生育率达到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筹措资金48万元,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剩余股金本金480万元。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545万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183万元,同比增加13.2%,(其中农业总产值26134万元,同比增长8.9%;工业总产值实现39049万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2元,比上年增加213元;财政收入实现1052.3万元,同比增长15%;计划生育率达到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7‰。国税完成174.8万元,地税完成137.4万元。筹措资金48万元,进行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第七期兑付。? 2004年,粮食总产2.9万吨,生猪出栏5.4万头,小家禽出栏42万只,林业实现31年无森林火灾。全镇小麦总产5607吨,平均亩产239公斤,增长2.76%;油菜总产3569吨,增长25.07%,水稻总产19174吨,增加4310吨,亩产416公斤,增长8.09%。抓好商品粮基地镇建设,全省优质稻面积保持在35000亩以上;认真实施“三百工程”,推广杂、糯间栽1450亩,亩平增收102元。多经作物常年面积保持在7000亩以上,晚秋作物面积常年保持在10000亩以上。扶持和发展了一批有特色的养殖大户,仔猪外销中心已成为川西北重要的仔猪外销基地,2004年,外销内蒙、山西等地仔猪达4万余头。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稳步实施退耕还林(竹)工程,红光、珍珠、新春、红桂等村退耕还竹面积1300亩,成活率达到95%,验收合格率达100%。落实富民政策,4月底,粮食直补和降低粮食税率工作结束,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19200户,金额53.2万元,到户率达100%。农业税173万元,较上年307万元减少134万元,人平减轻负担26.80元。

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6134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32元,增长7.5%。粮食总产达26445吨,油菜籽达到3749吨。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达到54868吨。全镇优质稻面积保持在35000亩以上;推广杂、糯间栽1200亩,亩平增收102元;发展水稻制种500亩。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0133万元,生猪出栏6.7万头,小家禽畜出栏47万只。林业实现32年无森林大火。认真落实富农、惠民政策,全面停征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19200户,金额73.2万元,到户率达100%。实现普房普治,强制免疫注射猪牛羊6万头。防治稻瘟病面积6万亩。

视频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灯塔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