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秦城古城址

秦城古城址
图片来自www.yidianzixun.com

秦城古城址,又称秦城遗址,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宝坻区钰华街道辛务屯路南,宝坻寝园旁。秦城遗址,

兴建于战国晚期,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形状不规则,在城门外修建的曲尺形城墙,见于甘肃居延甲渠侯官遗址,无疑具有早期瓮城的性质。

城墙顶上和城墙一体的土埂,可视为早期女墙的雏形。明清时,被称为宝坻八景之一的"秦城烟柳"所在地。

目录

遗址现状

秦城遗址大体为长方形,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城墙尚存,但西南角已遭潮白河侵蚀破坏。

秦城遗址,城墙残高5米,宽20多米,为夯土筑墙,夯土层厚10~20釐米。此城废弃约在西汉末年。

秦城遗址,出土文物以秦汉时代居多,有石斧、青铜剑、陶器残片等。较有价值的是秦塔式纽铜印、汉青铜盆、"大富牢罂"陶瓮。该遗址为天津市早期城址之一,处于西汉雍奴县治的位置。

发掘历史

此城于县志称秦城,《读史方舆纪要》记"相传秦始皇,筑城置戍"。 唐人李益在诗中也提到秦城的名字,说明"秦城"之称由来已久,为划定保护范围。

1977年进行了钻探,重点钻探四面城垣外50米的范围,发现尚存的北、东、南三面城垣中段都有缺口,缺口外有近似方形的夯土遗迹,与城垣相连。城内主要有战国时期汉代以后的遗存,文化堆积较薄。

1989年秋和1990年又对该城进行试掘,共开4×4米探方45个,2×4米或 2×24米探沟53个,加上扩方,共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解剖了四面城墙断面、两个城门口,了解了城内文化堆积状况,并发现夯土台基2座,灰坑1个,不同时期的儿童瓮棺葬47座,土坑木椁墓8座。[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