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秦陵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陵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地处临潼城区以东,渭河南岸,秦岭北麓之骊山脚下。东与代王街道相邻,南与仁宗街道接壤,西接临潼城区,西北与行者街道相连,北接新丰街道,总面积29.23平方千米。秦陵街道地处旅游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着近500多万中外旅客来此旅游观光,有重点文物保护点20余处,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享誉中外,先后有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此观光。截至2020年6月,秦陵街道下辖11个村(居),其中:3个社区、8个行政村。2011年,秦陵街道总人口29658人,农业总产值410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亿元,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1]

中文名: 秦陵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地理位置: 临潼城区以东,渭河南岸,秦岭北麓之骊山脚下

面 积: 29.23 km²

下辖地区: 3个社区、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秦陵北路189号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600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29658人(2011年)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著名的秦始皇陵而得名。

建置沿革

明代属新义里。

清代以镇设里,秦陵设怀仁里附村,乾隆时期较大的村堡有石滩杨家堡,暗桥孙家堡,归新丰镇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骊山镇第三保的有13村,四保1村,五保9村,七保4村,属新丰镇三保的有7村,六保11村。

1949年后,辖区属骊山、新丰两镇管辖。

1964年9月,由新丰公社、代王公社、城关镇划出部分大队,成立晏寨公社,辖12生产大队。

1984年4月,撤销晏寨公社,并人城关镇,设立宴寨办事处,辖10行政村。

1993年4月,设立秦陵镇,驻晏寨村,辖10行政村。

1999年10月,变更为秦陵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秦陵街道辖毛家、秦陵、杨家、王碱、孙马、鱼池、至王、上陈、砖房、下河10个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辖有陕缝、秦陵、新村3个居民委员会,秦陵、杨家、王碱、下和、孙马、鱼池、毛家、至王、砖房、上陈10个行政村;下设20个居民小组、58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秦陵街道下辖11个村(居)委会,其中:3个社区、8个行政村 。办事处驻秦陵北路18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秦陵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城区以东,渭河南岸,秦岭北麓,骊山脚下。东与代王街道相邻,南与仁宗街道接壤,西接临潼城区,西北与行者街道相连,北接新丰街道。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1千米,总面积29.2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5.15平方千米,占86.1%;水域4.08平方千米,占13.9%。距区政府1千米。

地形地貌

秦陵街道地处渭河平原南沿,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形从南向北依次分为骊山山地、渭河丘陵、渭河平原。境内主要山脉有骊山山脉,最高点望峰位于骊山中部大水沟境内,海拔1200米;最低点苗家村位于渭河南沿,海拔600米。

气候特征

秦陵街道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暖和、多风、干燥、回暖早;夏季炎热,日照长,多雨兼伏旱;秋季温暖,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而雨雪少。多年平均气温13.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7.0℃(1969年2月5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1.9℃(1966年6月21日)。年平均降水量59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水系水文

秦陵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沙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的杨家、下河、孙马、毛家、鱼池等5个村,境内流长12.78千米,流域面积3.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为171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秦陵街道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及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年均发生两次,主要出现在5—10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9月16日杨家村大水沟组,强降雨后发生山体滑坡、高崖崩塌、山路多处堵塞,冲毁电杆15个,13户村民院内高崖出现裂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辖区总人口2965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818人,城镇化率26.4%。另有流动人口497人。总人口中,男性14957人,占50.4%;女性14701人,占49.6%;14岁以下3470人,占11.7%;15—64岁22066人,占74.4%;65岁以上4122人,占13.9%。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9527人,占总人口99.56%。2011年,秦陵街道人口出生率7.08‰,人口死亡率3.67‰,人口自然增长率3.4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1014人。

经济

综述

财税收支

2011年,秦陵街道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0万元,比上年增长3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600万元,增值税80万元,企业所得税50万元,个人所得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4%、41%、81%。人均财政收入236元,比上年增长5%。

人民生活

2011年,秦陵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9093元。

第一产业

2011年,秦陵街道耕地面积14187亩,人均0.48亩,林地面积6000亩。农业总产值4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种植业

秦陵街道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秦陵街道粮食生产1692吨,人均54.9千克。其中小麦1534吨。

林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累计造林6000亩,其中防护林4000亩,经济林1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8万株,林木覆盖率20%,活立木蓄积量4.8万立方米。2011年,秦陵街道水果种植面积4200亩,产量8.4吨,主要品种有石榴、桑果、桃,其中石榴8万吨。

畜牧业

秦陵街道畜牧业以饲养奶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秦陵街道生猪饲养量5090头,年末存栏2038头;牛饲养量800头,年末存栏697头;羊饲养量236只,年末存栏150只;家禽饲养量8600羽,上市家禽0.6万羽。2011年,秦陵街道生产肉类223吨,其中猪肉209吨,牛肉11吨,羊肉1吨;禽蛋50吨,鲜奶1234吨;畜牧业总产值1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

生产条件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有大型农业机械19台(辆)。

第二产业

秦陵街道是缝纫机重要的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缝纫机架和零配件生产的工业格局。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700万元到2011年的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6%。2011年,秦陵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1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商业网点250个,职工316人。2011年,秦陵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邮电通信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邮政网点4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千米,投递点2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200份、期刊186册。业务收入127万元。电信企业5家,服务网点3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600户,比上年减少4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1%,比上年降低11%;移动电话用户10752户,比上年增加189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0%,比上年提高9%。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67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陕西信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各项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减少17%。

交通

秦陵街道交通便利,境内108国道、西临城市快速干道、临马路、兵马俑高速专线横跨东西,秦新公路贯通南北,全办十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距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新丰车站三千米,公铁相连,四通八达。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32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8所,在校生1326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95人,专任教师11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680人,专任教师246人。民办学校1所:华乐学校。2011年,秦陵街道教育经费达1597.7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51个,团体会员50个,个人会员1200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5个,演职人员120人,年演出60场次,观众1.5万余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5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3.75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为25人,占社会从业人员0.13%,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人,实现增加值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是1978年的21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比上年提高6%。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自乐班、锣鼓队、书法协会等。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有体育场地22个。100%的城市社区和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秦陵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59万人次,住院手术25台次,出院病人300人次。2011年,秦陵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9%;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劳动就业

2011年,秦陵街道新增就业人员500人,有20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全年共帮助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社会保障

2011年,秦陵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1户,人数308人,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月人均205.6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8人次,共支出1.54万元,比上年增长66.7%;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资助城镇大学生3人,支出1.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8户,人数838人,支出85.2万元,比上年增长9.9%,月人均84.3元,比上年增长0.4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人,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人,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38人次,共支出3.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0人次,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截至2011年末,秦陵街道农村贫困大学生资助7人,支出4.2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6人,救灾支出3.9万元,比上年增长8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社会福利费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服务单位3个,床位50张。社区服务设施260平方米。

历史文化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修建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共出土了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象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一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原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两大部分。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据考古推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征着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着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游客现在可以观看挖掘出土后的一、二、三号坑中的兵马俑,其中一号坑为主陈列室,最前面的是前锋,后面紧紧跟随的是步兵、战车,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帝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靡的声威。秦始皇陵也叫骊山园,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由于考古技术有限,秦始皇陵墓尚未进行考古挖掘,游人只能看到一座被峰峦环绕的高大封冢,与骊山相依,浑然一体。

视频

秦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