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积草岭(同谷县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积草岭(同谷县界)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积草岭(同谷县界)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

诗词原文

《积草岭(同谷县界) 》

[唐] 杜甫

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

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

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

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

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

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见。

作品赏析

原注:同谷界。[2]

连峰积长阴①,白日递隐见②。飕飕林响交③,惨惨石状变④。山分积草岭,路异鸣水县⑤。旅泊吾道穷⑥,衰年岁时倦⑦。

首记积草之景,兼叙跋涉之艰。山叠多阴,故日光隐见。飕飕惨惨,皆形容积阴也。蔡梦弼曰:从此岭分路,东则同谷,西则鸣水。)

①江淹诗:“连峰竟无已。”②梁简文帝诗:“日斜光隐见。”③《水经注》:“风飕飕而飗飗。”④陶潜诗:“惨惨寒日。”⑤《旧唐书》:鸣水县属兴州,本汉沮县地,隋为鸣水县。⑥梁元帝诗:“旅泊依村树。”⑦《史记》:仲尼曰:“吾道穷矣。”简文诗:“羽檄岁时闻。”

卜居尚百里①,休驾投诸彦②。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③。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④。食蕨不愿余⑤,茅茨眼中见⑥。

下言路近同谷,得有依托也。诸彦,投宿之家。主人,同谷之宰。蕨薇,山中之食。茅茨,山中之居。【张綖注】公欲居西枝者,以赞公有盛论之作;欲居同谷者,以主人有深眷之书也。此与上章同格。)

屈原有《卜居》篇。②谢灵运《拟邺中诗序》:“二三诸彦。”③《后汉书》:范冉谓王矣曰:“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④鲍照诗:“远客厌辛苦。”⑤《史记》: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索隐》注:“薇,蕨也。”左思《咏史诗》:“饮河期腹满,贵足不愿余。”⑥《庄子》:“茅茨不剪。”《晋书》:豫章太守见范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南史》:袁粲曰:“但恨眼中不见人。”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4]“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5]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七)杜甫诗圣之谜

诗圣之家——杜甫草堂

参考资料

  1. 评价杜甫的诗句 360问答
  2. 《积草岭(同谷县界) 》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5.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