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空桑

来自网络的图片

空桑,古代中国传说中地名,出自《山海经》。

空桑也是上古地区名,沿用至东周晚期,主要指今鲁西豫东地区(此地区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古兖州主要区域在今山东西南部的菏泽与济宁,以及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等地)。因有大片桑林而得名,又因是商代名相伊尹和圣人孔子的出生地而出名。《吕氏春秋》记载:"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居。"《春秋孔演图》一书中说:"孔子母征在游大冢之坡,睡,梦黑帝使清与己交。语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

在《诛仙》中指魔教的地名,在《镜》中指的是一个灭亡的王朝。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空桑

时代; 古代

民族; 华夏族

类型; 地名

汉语词语; 词语读音 kōng sāng

ㄎㄨㄙ ㄙㄤ

引证详解 1 .传说中的山名。

《山海经·东山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郝注云:"此兖地之空桑。"

《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 空桑之山产琴瑟之材。

《周礼·春官·大司乐》:" 空桑 之琴瑟, 咸池 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

《楚辞·九歌·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 空桑 兮从女。" 王逸 注:" 空桑 ,山名,司命所经。"

《汉书·礼乐志二》:" 空桑 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 颜师古 注:" 空桑 ,地名也,出善木,可为琴瑟也。"

2.瑟名。

古代于夏至祀地奏乐用。《楚辞·大招》:"魂乎归徕,定空桑只。" 王逸 注:"空桑,瑟名也。"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弦。"

3.空心桑树。

《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

4.指非父母所生,来历不明者。

《旧唐书·傅奕传》:" 萧瑀 非出於空桑,乃遵无父之教。"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报寃雠不姓 张 。"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人非空桑而生,孰不本之于祖者。"

明 沈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古人一举足而不忘父母。小侄身非出於空桑,顶冠束带,立於天地之间,列於缙绅之末。"

5.指僧人或佛门。

元 杨载 《次韵钱唐怀古》:"空桑说法黄龙听,贝叶翻经白马驼。"

清 龚自珍 《摸鱼儿·乙亥六月留别新安作》词:"空桑三宿犹生恋,何况三年吟绪!"

6.空桑村。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葛岗镇,现在分为东空桑村和西空桑村,空桑村又名伊尹村,源于商汤之相伊尹。

上古地名

地名简介 空桑

上古地区名,沿用至东周晚期,主要指今鲁西豫东地区(此地区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古兖州主要区域在今山东西南部菏泽、济宁,以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路史》:"空桑者,兖卤也,其地广绝。高阳氏所尝居,皇甫谧所谓'广桑之野'者。"

《荒史》:"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

《说文》:"卤,咸地。"可知空桑之区多盐碱地,与今鲁西北地区土地现状一致。

《荒史》的解释是正确的。鲁西豫东地区在龙山文化时代(2600 BC-2000 BC、是全中国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会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空桑"之"空"即"空地"的意思,在龙山文化初期(2600 BC前后、这里是大荒之地,基本上是无人区,所以引来了大批移民,以填补空地。"桑"是指这一地区的地形呈现低湿大环境中星罗棋布着许多土丘小山,因为桑树性喜干爽土地,所以土丘小山十分适合种植桑树,这一地形特点被陆续到达的各地移民迅速利用了起来,于是鲁西豫东地区呈现出到处是桑树的地区植物景观。由于在龙山文化前半期(2600 BC-2300 BC、大量移民的涌入以及人口的本地化再生产,到龙山文化中后期(2300 BC-2100 BC、,此地区已经不再有大片空地了,所以改称为"广桑"更为合适。

注意:空桑不是穷桑。空桑是指兖州之地,而穷桑是指堣夷之地,即指山东日照两城镇及其周围地区。

空桑名人 空桑之地出过许多古代名人。

1、孔子。

《春秋演孔图》:"孔子母徵在,游大泽之陂,睡,梦黑帝(遣)使请己已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

《韩敕碑》:"颜育空桑,孔制元孝。"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

2、伊尹(商汤之相)。

《列子·天瑞篇》:"伊尹生乎空桑。"(《博物志》卷九同)

《帝王世纪》:"初,力牧之后曰挚。其母曰始,孕伊水之滨"。

《殷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又引《吕氏春秋》曰:"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集解]引《列女传》曰:"汤妃,有莘氏之女。"[正义]引《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案:古陈留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其地正在鲁西豫东平原上。

唐《独异志》:"伊尹无父,生于空桑中"。

《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陕之间。伊尹,莘人,故《吕春秋》、《古史考》等俱言伊产空桑,……故《地记》言:'空桑,南杞而北陈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

3、力牧(黄帝之相)。

《续博物志》卷四:"黄帝七辅:风后受金法,天老受天箓,五圣受道级,知命受纠俗,窥纪受变复,地典受州络,力墨受淮斥。"案:"淮斥"之"淮"即淮河。力墨即《五帝本纪》提到的黄帝臣"力牧"。[集解]引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正义]引《帝王世纪》曰:"(黄帝)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又引《艺文志》云:"(有)《力牧兵法》十五篇。"引文指出力牧出身于大泽,这与《续博物志》将力牧与淮水流域相联系是一致的。文献又云:商国师伊尹为力牧之后,且出身于"空桑"。看来,力牧家族一直生活在鲁西豫东皖北沼泽地区。

4、羲和(天文世家)。

《山海经》郭璞注引《启筮》:"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这一文献资料表明,在帝尧命羲和四子敬授民时之前,该家族已经在空桑之地负责天文观察和制定历法有好多年了。

5、颛顼(黄帝之孙,继少昊登帝位者)。

《山海经》郝懿行疏引《启筮》:"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

《吕·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帝颛顼在空桑地区的具体居住地点是今河南濮阳。

6、轩辕氏(此轩辕氏生活在黄帝氏之前)。

《路史》:"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伐山取铜,以为刀货。"

战国楚竹书《容成氏》简1云:"……卢氏、赫胥氏、乔结氏、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氏、椲丨氏、垆跸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贤。"

《庄子》:"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7、神农氏家族。

《逸周书·尝麦解》潘振云注曰:"赤帝,指神农九世孙帝榆罔也,居空桑。"

8、空桑氏。

《荒史》:"泰壹之后有空桑氏。空桑,兖地也,一曰广桑。"

重大历史事件; 空桑之地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1、帝舜时共工氏水淹空桑。

《淮南子·本经训》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陕之间。

2、蚩尤伐空桑。

《 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路史·炎帝》:"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山海经》郝懿行疏引《启筮》:"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

3、大禹治水工程的施工重点,据现代学者徐旭生研究,是在古兖州地区。

游戏相关

在《诛仙》中指魔教的地名

在《镜》中指的是一个灭亡的王朝,结局中复立。

在《食物语》中指三界间隙中的美食圣地。[1]

参考文献

  1. 空桑,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