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间形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

形态除了空间本质属性外,还有多样性、可感性、变通性等不同属性,对于“形态”这一词的复杂化理解可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当被赋予“空间”修辞时,其形态归属被类别化。空间形态不仅是现实空间中包容实体形态与虚空形态的有机整体,也是意识空间中对事物存在的主观判断,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呈现交流信息的综合体。 [1]

重新界定的“空间形态”概念强调空间语境下事物形态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整体有机特性的展现,以便阐释出形态在主客观空间中生成的原因、组成、关系、发展及趋向,易于运用中把握形态设计发展的本质。

形态空间关系

在现实物理世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以某种形态(如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质还是能)得以呈现。如泥土的自然形态和用此泥塑造的人工形态——泥壶,是同一材料的不同形态再现;而任何形态也必然借助物质来展现,如同一座椅形态可由木、钢、塑料等不同物质材料来表现。所以形态是物质的再现方式,二者相互依存。既然形态依存于物质,而宇宙物质本身就是空间的存在,所以形态依存于空间。人在宏观与微观的世界中所观测到的形态都占据空间,即当某形态处于长、宽、高三维状态时,以有限边界的存在占据着部分空间。而以某种形态存在的物质是有时间限制的,包容形态的空间存在却是永恒的。所以实体形态与相对应虚空形态的存在只是特定环境下时空状态的表现,它们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

当现实世界形态反映在人头脑中时,形态存在的判定也总是离不开空间,甚至对超出人感觉外的形态都是以空间来理解,例如人难以完整感知地球的空间,却可以靠想象获得地球形态空间感的判断。只是现实形态依赖实体物质本身的空间,而思维活动中的形态只需意识的载体(如人脑)所形成的意识空间。

为了再现意识空间中现实与虚幻的形态,人通过各种媒介在形态感知上形成对应的虚拟空间。如绘画在平面媒介上用透视等手法模拟意识中的现实空间或用符号营造意识中虚幻形态的空间。

由此可知,人类感知形态的空间形式主要有三类:现实空间意识空间、虚拟空间。没有不具空间的形态,空间是形态存在的必备场所。现实空间中,自然界生物类形态(将来可能包括人造生物形态)一旦成形便不断寻找类似的生存环境进行自我复制。其随环境调整自身,直到可依附环境的消亡;人工制成品形态(人造非生物形态)借助人的思维这一宿主,在相似环境中不断繁衍(如建筑、家具等);意识空间中主观化形态虽多以内在抽象形式出现,却都尝试被意识传递而得到扩展。可以说,以空间为目标的客观化形态和以时间为目标的主观化形态如同生命一样追求自我复制地演变,并以改变常态的方式获得异态的生存。设计中形态创新也是靠这三类空间的常异表达得以实现。

空间类型

下沉式空间( 也称地坑 )

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的空间中就产生了一个界限明确、富有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的要低,因此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人们在其中休息、交谈也倍觉亲切,在其中工作、学习,较少受到干扰.同时随着地面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并对室内外景观也会引起不同凡俗的变化,也能适用于多种性质的房间。田 4 — 25 为两个下沉式空间的例子,根据具体条件和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下降高度,少则一二阶,多则四五阶不等,对高差交界的处理方式也有许多方法,或布置矮墙绿化,或布置沙发座位,或布置书柜,书架以及其他储藏用具和装饰物,可由设计师任意创作.高差较大者应设围栏,但一般来说高差不宜过大,尤其不宜超过一层高度,否则就会如楼上,楼下和进入底层地下室的感觉,失去了下沉空间的意义.

地台式空间

与下沉式空间相反,如将室内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内产生一个边界十分明确的空间,但其功能,作用几乎和下沉式空间相反,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变得十分醒目突出,因此它们的用途适宜于惹人注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许多商店常利用地台式空间将最新产品布置在那里,使人们一进店堂就可一目了然,很好地发挥了商品的宣传作用.图 4 — 26(d) 为美国纽约诺尔新陈列室,以地台方式展出家具,这些色彩鲜明的家具排列紧密,俨然一幅五彩缤纷的立体抽象图案.现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虽然面积不大,但也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或座位,有时还利用升高的踏步直接当作座席使用,使室内家具和地面结合起来,产生更为简洁而富有变化的新颖的室内空间形态 ( 图 4 — 26b 、‘ ) 。此外,还可利用地台进行通风换气,改善室内气候环境。图 4 — 26(d) 为起居主地坪升高,一般为 40~50cm ,最冷的空气在所占地板下面循环.公共建筑,如茶室、咖啡厅常利用升起阶梯形地台方式,以使顾客更好地看清室外景观.

凹室与外凸空间

凹室是在室内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态,特别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比较普遍。由于凹室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在大空间中自然比较少受干扰,形成安静的一角,有时常把天棚降低,造成具有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态.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大小的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在住宅中多数利用它布置床位,这是最理想的私密性位置.有时甚至在家具组合时,也特地空出能布置座位的凹角。在公共建筑中常用凹室,避免人流穿越干扰,获得良好的休息空间.许多餐厅、茶室、咖啡厅,也常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对于长内廊式的建筑,如宿舍、门诊、旅馆客房、办公楼等,髓适当间隔布置一些凹室,作为休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 ( 图 4 — 27) .

凹凸是一个相对概念,如凸式空间就是一种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向外凸出的空间。如果周围不开窗,从内部而言仍然保持了凹室的一切特点,但这种不开窗的外凸式空间,在设计上一般没有多大意义.除非外形需要,或仅能作为外凸式楼梯、电梯等使用,大部分的外凸式空间希望将建筑更好地伸向自然、水面,达到三面临空,饱览风光,使室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或者为了改变朝向方位,采取的锯齿形的外凸空间,这是外凸式空间的主要优点.住宅建筑中的挑阳台、日光室都属于这一类。外凸式空间在西洋古典建筑中运用得比较普遍,因其有一定特点,故至今在许多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也常采用 ( 图 4 — 28) .

回廓与挑台

也是室内空间中独具一格的空间形态。回廊常采用于门厅和休息厅,以增强其入口宏伟.壮观的第一印象和丰富垂直方向的空间层次。结合回廊,有时还常利用扩大楼梯休息平台和不同标高的挑平台,布置一定数量的桌椅作休息交谈的独立空间,并造成高低错落、生动别致的室内空间环境.由于挑台居高临下,提供了丰富的俯视视角环境,现代旅馆建筑中的中庭,许多是多层回廊挑台的集合体,并表现出多种多样处理手法和不同效果,借以吸引广大游客。图 4 — 29 为某美术馆回廊.图 4 — 30 为纽约建筑师唐·查普尔为自己设计的住宅,二层空廊为了联系两边卧室,而且也可以避免南向阳光直射至休息区.田 4 — 30 为餐室一角.

交错、穿插空间

城市中的立体交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也是繁华城市壮观的景象之一.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亦早巳不满足于习惯的封闭六面体和静止的空间形态,在创作中也常把室外的城市立交模式引进室内,不但对于大量群众的集合场所如展览馆、俱乐部等建筑,在分散和组织人流上颇为相宜,而且在某些规模较大的住宅也有使用.在这样的空间中,人们上下活动交错川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也确实给室内环境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这里可以回忆独特的著名建筑落水别墅,其所以特别被人推崇,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能不指出该建筑的主体部分成功地塑造出的交错式空间构图起到了极其关键性的作用.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方向空间流通,具有扩大空间的效果 ( 图 4 — 32) .

母子空间

人们在大空间一起工作、交谈或进行其他活动,有时会感到彼此干扰,缺乏私密性,空旷而不够亲切;而在封闭的小房间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又会产生工作上不便和空间沉闷、闭塞的感觉。采用大空间内围隔出小空间,这种封闭与开敞相结合的办法可使二者得兼,因此在许多建筑类型中被广泛采用 ( 图 4 — 33) .甚至有些公共大厅如柏林爱乐音乐厅 ( 图 4 — 34) ,把大厅划分成若干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心 ( 人 ) 、物 ( 空间 ) 的统一,是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大进步。有许多公共场所,厅虽大,但使用率很低,因为常常在这样的大厅中找不到一个适合于少数几个人交谈、休息的地方.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公共大厅都应分小隔小,如果处理不当,有时也会失去公共大厅的性质或分隔得支离破碎,所以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是任何母于空间成败的关键.

共享空间

波特曼首创的共享空间,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其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姿的环境,独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讲,共享大厅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 ( 田 4 — 35) 。有许多象四季厅、中庭等一类的共享大厅,在各类建筑中竞相效仿,相继诞生.但某些大厅却缺乏应有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空间处理上不够生动,没有恰当地融汇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波特曼式的共享大厅其特点之一就在于此。

设计手法

内部空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都是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的,它们受到决定空间形态的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非任何主观臆想的产物.因此,要善于利用一切现实的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构思,特别要注意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是室内空间创造的唯一源泉和正确途径.

结合功能需要提出新的设想

许多真正成功的优秀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紧紧围绕着“用”字上下功夫,以新的形式来满足新的用途,就要有新的构思.例如荷兰阿佩尔多愚的办公楼,根据希望创造家庭式的气氛的构思,采取小型方便作为基本模型,布置二、三、四层以适应不同要求的工作室,空间亲切,分隔很自由 ( 图 4 — 36)

结合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自然条件在各地有许多不同如气候、地形、环境等的差别,特别是建设地段的限制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更显著。这种不利条件往往可以转为有利条件,产生别开生面的内外空间。田 4 — 37 所示,都是在不利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意想不到的空间关系.阿拉伯皮拉尔某住宅由于地段位置板端困难,从而促使利用非正规的结构技术, 10 层建筑支撑在钢筋混疑土圆柱体上,包括电梯和楼梯,每层只有一户,内部空间很别致.

结构形式的创新

结构的受力系统有一般的规律,但采取的形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正象自然畀的生物一样,都有同一的结构体系,却反映出千姿百态的类别.这里仅以美国北卡罗来纳达勒姆某公司总部为例 ( 田 4 — 38) ,该痉筑由于采取平头“ A ”字形骨架,斜向支承杆件在顶部由横梁连接,使内部空间别具一格.

建筑布局与结构系统的统一与变化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在限定的结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制约性,又有极大的自由性。换句话说,即使结构没有创新,但内部建筑布局依然可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例如以统一柱网的框架结构而论,为了使结构体系简单、明确、合理,一般说来,柱网系列是十分规则和简单的,如果完全死板地跟着柱网的进深、开间来划分房间,即结构体系和建筑布局完全相对应.那么,所有房间的内部空间就将成为不同网格倍数的大大小小的单调的空间.但如果不完全按柱网轴线来划分房间,则可以造成很多内部空间的变化.一般有下列方法;

1) 柱网和赠筑布局 ( 房间划分 ) 干行而不对应.虽然房间的划分与纵横方向的柱网平行,但不一定恰好在柱网轴线位置上,这样在建筑内部空间上会形成许多既不受柱网开间进探变化的影响,又可以产生许多生动的趣味空间.例如,有的房间内露出一排柱子,有的房间内只有一根或几根柱子:有的房间是对称的,有的则为不对称的等等.而且柱子在房间内的位置也可按偏离柱网的不同而不同,运用这样方法的例子很多 ( 图 4 — 39) .

2) 柱网和建筑 ( 分划 ) 成角布置.采用这样的方法非常普遭,它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和前一方法的不同点在于能形成许许多多非 90 ·角的内部空间,这样除了具有上述的变化外,还打破了千第一律的矩形平面空间.采用此法中,一般以与柱网成 45 ‘者居多,相对方向的 45 ·交角又形成了 90 ·直角,这样在变化中又避免了更多的锐角房间出现。

从这种 45 '承重的或非承重的墙体布置,最近已发展到家具也采取 45 ‘的布置方法。图 4 — 40(d) 为美国萨玛丽顿沙漠医院护理单元, 45 ·的交通布置起到了功能方便的作用;图 4 — 40(^) 为美国达拉斯家具陈列主,内部空间生动活泼,富有韵律,而且许多房间还是以直角居多;图 4 — 40(c) 为美国亚特兰大某住宅,以门厅为中心,结合地形以地坪变化分隔房间,组成良好的开敞的流动空间.

3) 上下层空间的非对应关系。上述结构和建筑房间分划的关系,主要指平面关系,由于这样的平面变化,室内空间也随之有所改观,但现代赠筑也不以平面上的变化为满足,还希望在垂直方向上同时有所变化和创新.因此,在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上下空间非对应的布置方式,这种上下层的非对应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下面一层没有房间,而相对应的上层部位设置房间;或上层房间是纵向的布置,而下层房间却为横向布置;或下层房间小,上层房间大等等。这样有时可能会对结构带来一些麻烦,因此可以考虑调整整体的结构系统,也可以进行局部的变化,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 — 4l 为某住宅扩建,黑色斜线部分为新建二层高的居室与原轴线成 45 ',并拆去原有建筑下面隔塘 ( 虚线部分 ) ,新增加一个结构柱.

建筑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外部体量和内部空间,只是其表现形式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能分割的。过去长时期很少从内部空间的要求来考虑建筑,但在研究内部空间的同时,还应该熟悉和掌握现代建筑对外部造型上的一些规槔和特点,那就是:①整体性:强调大的效果;⑧单一性;强调简洁、明确的效果,⑧雕塑性;强调完整独立的性格,④重复性:强调单元化,“以一当十”,重复印象;⑥规律性:强调主题符号

贯彻始终;⑧几何性:强调鲜明性,⑦独创性:强调建筑个性、地方性,标蔚立异,不予雷同,⑧总体性:强调与环境结合。这些特点都会反映和渗透到内部空间[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