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窩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7月23日 (四) 20:06 由 清风荷韵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窝竹001.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5515570833&di=b7ccc7ebbb6d71d15c4e97770eb85c3a&imgtype=0&sr…”)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窩竹(學名:Fargesia brevissima)為禾本科箭竹(arrowbamboo)屬下的一個種。四川東部特產。生長於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模式標本采自巫溪縣紅池壩。

  • 中文名:窩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禾本科 Gramineae
  • 亞 科:竹亞科 Bambusoideae
  • 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
  • 亞 族:筱竹亞族 Subtrib. Thamnocalaminae
  • 屬:箭竹屬 Fargesia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

形態特徵

竿柄長7-14厘米,徑粗1.1-2.5厘米;節間長2-12毫米,實心。竿高3-5米,徑粗1-3厘米,梢端直立;節間長10-15厘米,基部節間長3-5厘米,圓筒形,堅硬,幼時密被白粉,無毛。縱向細肋通常不發達,中空,竿壁厚2-4毫米;籜狀隆起;竿環隆起,與籜環等高,幼時有白粉,有時具籜鞘基部之殘留物。竿芽三角狀錐形,肥厚,近貼竿或其上部者不貼竿,邊緣密生灰褐色短纖毛。竿每節簇生4-8枝,枝與竿常作30度的夾角開展,上舉,直徑1-1.7毫米。筍紫綠色或紫色,無毛;籜鞘遲落,軟骨質,矩形,光亮,頂端圓形,背面無毛,基部被白粉,縱向紋在鞘上部及兩側明顯,邊緣無纖毛;籜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籜舌微作「山」字形或三角狀弧形,無毛,高約1毫米;籜片直立,三角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平直或微皺摺,基部與籜鞘頂端近等寬,不易自籜鞘脫落,邊緣平滑。小枝具2-4葉;葉鞘長2.6-3.6厘米,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及鞘口繸毛俱缺;葉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葉柄長2-3毫米;葉片披針形,長5-11厘米,寬7-15毫米,基部闊楔形,下表面灰綠色,無毛,次脈3或4對,小橫脈明顯,葉緣的一側具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花枝未見。筍期6月。[1] [2]

窩竹的主要害蟲

竹螟、竹蝗、竹斑蛾、筍夜蛾、筍蠅、竹象蟲等。前三種蟲吃竹葉以致植株的光合作用效能降低,營養不良,竹筍產量減少。後三種蟲為害竹筍,幼蟲注入筍內,輕則以致竹筍生長,重則造成腐爛。對竹夜蛾和竹象蟲要及時挖除受害的竹筍,殺死幼蟲。冬季鬆土除草可消滅躲在草中和土中的害蟲。

窩竹的主要病害

有枯梢病和水枯病。防治枯梢病要對種竹進行嚴格檢疫,杜絕病源。

主要價值

綠葉繁茂,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