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秋华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立秋华年》

作品名称: 立秋华年

文学体裁: 诗歌

创作年代: 现代

作者: 舒婷

《立秋华年》是由舒婷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歌原文

是谁先嗅到秋天的味道 在南方,叶子都不知惊秋

家鸽占据肉市与天空 雁群哀哀

或列成七律或排成绝句 只在古书中唳寒

花店同时出售菊花和蝴蝶草 温室里所复制的季节表情

足以乱真 秋天登陆也许午时也许拂晓也许

当你发觉蝉声已全面消退 树木凝然于

自身密密的谛听 沿深巷拾阶而去的那个梳鬓女人

身影有些伶仃,因为 阳光突然间

就像一瞥暗淡的眼神 经过一夏天的淬火

心情犹未褪尽泥沙 却也雪亮有如一把利刃

不敢受柄他人 徒然刺伤自己

心管里捣鼓如雷 脸上一派古刹苔深

不必查看日历 八年前我已立秋

立秋

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1]

人物经历

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