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本名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参战方 雅典斯巴达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雅典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进行的第二次战争。 [1]

目录

简介

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双方都想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

无论是出于道义上反雅典帝国,带有“救世主”和意识形态冲突的理由,还是受到科林斯等盟邦利益的影响,亦或是霸权争夺的自然逻辑,这场旷日持久直接导致了希腊世界和城邦体系衰败的战争开始了。

希腊城邦霸主间的争斗,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尽管斯巴达国内政治的反复影响了斯巴达的对外政策,但总的来说,各方仍保持克制,共同维系了这一和平时期。这一时期“斯巴达实行了一种进攻性的锁国外交,限制甚至中断了与国外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一观点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斯巴达排外心理导致的战略选择,但其实更应该重视斯巴达政策中“国内优先”的战略考量。

一、阿希达穆斯战争

从斯巴达崛起成为陆上强国以来,重装步兵方阵和传统的攻击村镇农田寻求会战的战术就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这一在两个世纪中为斯巴达创造无数成功的战术显然在战争开始时就失败了。雅典人通过防御工事、制海权和远洋贸易保障了城邦的粮食安全,只要控制住赫勒斯滂地区的海上生命线,斯巴达人在阿提卡地区的作为就无法奏效。阿希达穆斯国王入侵,雅典人就后撤。

囿于破坏庄稼的实际操作难度和古代战争糟糕的后勤补给,斯巴达人基本上不能对阿提卡地区的农业和雅典人造成巨大损伤,反而是雅典人利用海岸袭扰的手段,能够从陆地和海上两个方向反击斯巴达人,加上每年对麦加拉地区的攻击,斯巴达人在前期的战争中基本没有取得实际战果。

公元前425年,雅典人德摩斯梯尼在美塞尼亚西海岸的派罗斯地区建立了一个大本营,把来自纳帕克塔斯的美塞尼亚人后代移居到此处,通过敌后游击破坏的形式鼓动希洛人叛乱,这给了斯巴达人致命一击,他们迅速遣返了自己的部队,并派遣精锐士兵在派罗斯地区巡查,大大提高警惕。

同时也派出了一支舰队从海上发动对雅典人的进攻,著名将领伯拉西达是其中一只三列桨帆船的指挥者。斯巴达将军伯拉西达基本主导了这一阶段斯巴达的主要军事行动。

在战争爆发的公元前431年他恰好是五位监察官中的一位,从后来其行为上能发现他明显的“鹰派”作风。派罗斯地区的事情大大打击了斯巴达城邦内部好战派的政治实力,他们需要一次行动来转移可能的政治压力,与此同时麦加拉出现了亲雅典的倾向,伯拉西达处理了这次危机,阻止了麦加拉投向对方阵营。

斯巴达人在公元前426年已经着手在中部希腊开启第二战场,在赫拉克利亚建立了一个军事殖民地,可能是出于军事需要,也可能有宗教考量。伯拉西达获准组织一支军队支援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他除了招募大量雇佣兵外还组建了一支700名希洛人组成的军队,这些人中的幸存者后来获得了解放。

这支军队特有的身份反映了斯巴达人力资源的匮乏,也反映了保守政治文化在政治强人的突破下的妥协。伯拉西达借道色萨利,向着真正的目标—安菲波利斯前进。安菲波利斯是战略要地,公元前437年雅典在此建立殖民地,此地既是扼守爱琴海北部沿岸地区的陆上要道,也是向雅典运送木材和金属以制造战船的必经之地。

伯拉西达在获取了马其顿国王帕迪卡斯一世和爱琴海北部沿岸地区一些城邦的支持后,成功攻陷了安菲波利斯。伯拉西达的军事成果再次表明了斯巴达民族血液中帝国扩张主义的潜质,但国王普雷斯托阿纳克斯在被放逐十八年后成功复辟,他和身边的保守派贵族们都是三十年和约的重要拥护者,也是海陆分治二元霸权格局的缔造者,他们中还有一些极端保守的孤立主义者,这一派政治势力的再度崛起使得斯巴达对外政策出现反复,谋求和平的声音愈发强烈。

在公元前422年,雅典和斯巴达的好战派领袖克里昂与伯拉西达双双殒命安菲波利斯战场,和平谈判之路更加平坦,最终双方签订了《尼西亚斯和约》。

二、曼丁尼亚之战和西西里远征

《尼西亚斯和约》被证明是一次不成功的议和。首先双方签订协议的动机是就斯巴达人质问题和安菲波利斯殖民地问题达成妥协,解决两个城邦的主要矛盾。

这表明该协议的双边性质,即从根本上讲是两个主导国对自己矛盾的处理,并没有把部分盟国的特殊利益考虑在其中,这导致斯巴达的两个重要盟国科林斯和厄利斯不仅不同意这份停战协议,还组建了一个新的反斯巴达联盟,以谋求斯巴达对其特殊利益的关照。

不仅半岛局势风起云涌,公元前420年新当选的五位监察官中的两位也对和约有所不满,政治派系间的斗争日趋激烈。雅典返还了人质后,斯巴达并没有交回安菲波利斯的控制权,与之相对的派罗斯地区也没能回到斯巴达人手中。

在雅典人中同样出现了亚西比德这样的政治投机分子,想借着反斯巴达的政治立场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公元前418年的曼丁尼亚之战集中反映了双方阵营里的好战力量的尖锐对抗,雅典和他的民主盟友们再加上叛乱的曼丁尼亚与斯巴达率领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斯巴达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卡特里奇分析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指出,斯巴达人的军队构成已经发生较大改变,已经开始使用获得自由的希洛人补充军队兵力。曼丁尼亚之战的失败促使雅典人开辟了一条全新战线。西西里远征后雅典人损失惨重,亚西比德在战前就逃亡到斯巴达,并为斯巴达带来战术上的巨大创新——德西利亚要塞,还影响了斯巴达在爱奥尼亚地区的行动。

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队在德西利亚建立永久性军事据点,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阿提卡地区的农业,还阻断了雅典人的银矿收入,雅典财政日趋窘迫。也正是在这一年,这场战争将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斯巴达这个陆上帝国将依靠海战,取得对雅典帝国的最终胜利。

三、雅典的覆亡

西西里远征后的两年内,雅典城邦经历了政治变革和迅速恢复,尽管一系列海军的出色运用仍取得了不少战果,但雅典舰队已经无力阻止发生在联盟内部的各种叛乱。

公元前411年,在优卑亚、开俄斯和塔索斯都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叛乱,尽管雅典人随后把优卑亚暂时拉回了联盟,但已经无法保持对开俄斯和塔索斯的控制。到最后,主要盟国中只有亲雅典的民主派统治的萨摩斯还保持对雅典的忠诚,这大大削弱了帝国的实力。特别是此时斯巴达人已经获得了波斯的资金,开始大规模建设海军。

大流士二世派驻到帝国西部的两个总督—法那巴佐斯和替萨斐尼是主要与斯巴达接触的波斯人,在波斯人的资金援助下,斯巴达人第一次拥有可以与雅典人分庭抗礼的舰队。这可以视作波斯人利用帝国雄厚财政干预希腊世界内部关系,制造代理人战争的一种战略手段,也可以视作斯巴达人主动扩张过程中利用域外大国势力制衡雅典。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五十年时期”波斯被雅典人驱离希腊世界,这次借内乱重返希腊世界,将给城邦体系带来巨大变化,较希波战争那种直接征服的方式不同,它通过内战削弱了希腊世界的整体实力,待到大王和约时期,希腊人已经不可能实际上与波斯抗衡,如果没有亚历山大帝国的横空出世,波斯帝国将会逐渐延伸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后轻松控制希腊世界。

斯巴达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又产生了政治强人,莱山德。公元前407年,莱山德被任命为海军舰队的司令,当时的斯巴达舰队还十分弱小,远达不到对抗雅典舰队的水平。莱山德凭借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特立独行的性格,谨慎地与雅典人周旋,但囿于他的出身和斯巴达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之后一度被撤职。斯巴达人在莱山德被撤职的两年中被雅典海军击败,损失惨重。

结语

公元前405年,莱山德再一次担任海军指挥官的实际职务,尽管是副手,但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及和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良好关系,成功重塑了斯巴达海军,并在接下来的羊河口海战一举歼灭雅典海军,彻底终结了这场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吉纽塞海战之后斯巴达再一次提出了议和,即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和解,但雅典人傲慢地谢绝了。这也极大打击了斯巴达国内保守派的政治势力,是莱山德再次上台的重要原因。

参考来源

  1.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