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叶少棒纪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叶少棒纪念馆位于台湾红叶村,因秋天枫红处处而得名,是典型的布农族部落,依然保持纯朴原始的风貌,在早期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小部落;红叶国小,是带动台湾棒球发展风气、因此名扬海外的红叶少棒队发迹地。

当年红叶国小的校长林珠鹏因为学生出席率不佳,发觉体力旺盛的原住民小朋友喜爱户外活动与打猎,并且对棒球相当热衷,林珠鹏便兴起成立正式棒球队的想法,就此开启了红叶的少棒传奇。

当年种种的光荣事迹与记忆都收藏在红叶国小校园内的红叶少棒纪念馆,馆内陈列红叶少棒队昔日使用的球具、少棒英雄史、珍贵照片、文物等,重现昔日棒球英雄的矫健身影和光荣的时光,是追寻台湾棒球发展历史的必游之地。

馆内二楼设有布农文物馆和视听室,将布农族文化与红叶少棒队联结在一起,有助于更深入体认原住民在台湾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

因为红叶少棒队,棒球在台东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运动之一,可不时地在路边球场遇见民间棒球队进行友谊赛,各级学校培育的棒球选手,也经常代表国家在国际比赛中创下佳绩,甚至也有职业棒球队以台东为训练地点,棒球风气历久不衰。[1]

1968年,来自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少棒队,击败当时世界冠军日本关西少棒联盟和歌山队的往事吗?那一战,不但使得红叶村这个偏远的布农村落远近驰名,更打出了全国的棒球热潮,各级棒球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棒球运动蓬勃发展,更奠定了日后台湾成为棒球三冠王的基础。为了纪念红叶少棒队在台湾棒球运动史上的地位,地方热心人士极力争取,在红叶国小校园内兴建了一座“红叶少棒纪念馆”,于民81年正式落成对外开放参观。

“以石为球,以竹当棒,不怕烈日,不畏狂风,不惧暴雨,刻苦耐劳,严守纪律,百折不挠。”这段短短的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红叶少棒小将们,在物质条件极为困苦缺乏的年代里,所展现出来的奋勇精神。

红叶少棒纪念馆是一栋2层楼的建筑物,1楼陈列著许多第一代红叶少棒所留下来的文物,包括球衣和球鞋、球、手套、球棒等球具、昔日所得的各种奖杯、以及许多当年的旧照片及剪报资料,另外还有一些目前原住民职棒球员的介绍。2楼则陈列著布农文物,介绍布农族的传统文化与现况。[2]

座落于红叶部落的红叶少棒纪念馆,为纪念布农小将一棒打开台湾少棒风气,闻名海内外而兴建,馆内陈列有少棒英雄史、珍贵照片、文物等,另有布农文物饰品等。[3]

基于尊重部落意愿,以及落实原住民转型正义,台东县政府于2019年04月16日将红叶少棒文物一心棒等,移交延平乡长,象征将红叶少棒文物全数归还部落,未来待延平乡公所在红叶村觅地另立馆后,全数移交延平乡公所管理营运。

这场文物归还仪式,由第一代红叶小将邱春光见证。红叶少棒球员当年都来自红叶村,馆内的文物自然全属红叶村民所共有,如今物归原主顺理成章,让红叶少棒精神在部落里持续传承。[4]

红叶少棒队于1968年以7:0的悬殊比数,击败日本少棒明星队,次年组成金龙少棒队,进军美国宾州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赛,从此开启了台湾棒球史上的三级棒球时代。当年风光的红叶少棒队多壮年离世、晚景凄凉,还有人感叹,“打完那场球像是被诅咒一样”,13位少年英雄,大都陆续离世及晚景凄凉。真令人不胜唏嘘。[5]

视频

【台东红叶少棒纪念馆(红叶温泉)】

【探访红叶少棒纪念馆 见证布农族前辈传奇】

【红叶少棒纪念馆27年 文物今起归还红叶部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