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素三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与唐三彩的区别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器型多以陶俑陶马为主。而“素三彩”是地地道道的瓷器,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并在清代颇为流行。虽然素三彩的名头不如青花瓷那样响亮,如今也不是拍卖市场的常见器物。但是素三彩以其独特高压的气质,深受藏友们推崇[1]

特点

在陶瓷界,“素三彩瓷”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同唐三彩一样,三不是具体的数目,是指颜色之多,但通常以黄绿紫为主。

素三彩之所以叫“素”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该种瓷器上没有红色釉,古人认为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第二,因为这种瓷器都是用素胎上釉制成,“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

素三彩虽然起源于明代,但是到了清代御窑厂烧制时,更趋精细化,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

尤以康熙朝的素三彩达到顶峰。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不仅数量是其他朝代所不及。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饰装点,釉色变化之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2]

视频

素三彩 相关视频

明代佳品—素三彩
传统彩瓷素三彩之所以称“素”是何缘由

参考文献

  1. 非红为素——素三彩瓷清雅美观,搜狐,2017-03-30
  2. 康熙瓷珍“素三彩”,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20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