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素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素问(中医古籍)

黄帝内经素问[1]简称《素问》,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基本信息

书名:素问

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相传为黄帝

出版时间: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简介

《黄帝内经·素问》 ,简称《素问》,(英文意译《noinclude》),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医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于岐伯也。”岐伯等人是上古医学家。《素问》是以黄帝与上古医学家问答的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素问》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是至少初步形成于黄帝时代。它成书于西汉中晚期(公元前91年至前32年)期间。

《素问》原为9卷,但其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代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其后,又经宋代林亿校正,孙兆改误,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素问》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上古医籍的部分学术。

《素问》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医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这是后世所有医书所不能取代的。它是中医的源头,是所有学医者都不能绕过去的一座桥,是通向中医的成功之路。历代名医,未有不遵《内经》经旨,不精研《内经》者。张仲景写《伤寒卒病论》就曾撰用《素问》;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张洁古等人无不熟背,信手拈来;徐灵胎之《宗传》篇,认为此书“明受病之源,及治病之法,千变万化,无能出其范围”;王孟英著《温热经纬》,集其中热病文与后世论温热病条文于一身,乃能集温热病之大成。凡所有中医名著,未有不本于《内经》而著书者。

《素问》是中医界公认的中医源头,凡学医必有传授,有的传授自师傅,有的自学成才,凡自学成一代名家者,无不精通《内经》。《内经》学术源自黄帝与其为臣医者,如歧伯,雷公等人,故名《黄帝内经》。因其学术之价值之高,无可替代,学医者若不学之,医术决难提高,故入中医之门者,皆为岐黄之门徒。故不学《内经》,不为中医。何谓中医,此之谓也。

《内经》开中医解剖之先河,后人不知,以为中医无解剖,故有解剖始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说。实际上,黄帝医学(即内经之学术)非常朴素,就是简单的诊断加实证:诊断,解剖;再诊断,再解剖,然后记录实验数据,所以后来诊得相同结果时,就能够百发百中。后人不知,以为黄帝医学太过高深,实际上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中不乏一些所谓名家。

要学中医,必背《素问》。《素问》集常见疾病于一书,临证必本于《内经》,此时则可信手拈来,万不可不遵经旨而乱来。《内经》即先秦以前医家之经验,后人不读,以为《内经》光讲阴阳五行,空洞哲学,实际上此书全篇皆是临床经验,实为中医最翔实的临床实验数据。后世若能有此一半严谨态度,则中医可兴矣!

“读经典,做临床”,名老中医众家齐言之,望后学者,勿蹈前人毁经灭道之途,悉心钻研《素问》等经典,勤于临床,则名家可望,而中医可兴矣!

目录

全元起篇

  • 卷一,平人气象论第一,决死生篇第二,脏气法时论第三,宣明五气篇第四,经合论第五,调经论第六,四时刺逆从论第七,凡七篇。
  • 卷二,移精变气论第八,玉版论要篇第九,诊要经终论第十,八正神明论第十一,真邪论第十二,标本病传论第十三,皮部论第十四,气穴论第十五,气府论第十六,骨空论第十七,缪刺论第十八,凡十一篇。
  • 卷三,阴阳离合论第十九,十二脏相使篇第二十,六节藏象论第二十一,阳明脉解篇第二十二,五脏举痛第二十三,长刺节篇第二十四,凡六篇。
  • 卷四,生气通天论第二十五,全匮真言论第二十六,阴阳别论第二十七,经脉别论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第二十九,太阴阳明表里篇第三十,逆调论第三十一,痿论第三十二,凡八篇。
  • 卷五,五脏别论第三十三,汤液醪醴论第三十四,热论第三十五,刺热篇第三十六,评热病论第三十七,疟论第三十八,腹中论第三十九,厥论第四十,病能论第四十一,奇病论第四十二,凡十篇。
  • 卷六,脉要精微论第四十三,玉机真藏论第四十四,刺疟篇第四十五,刺腰痛篇第四十六,刺齐论第四十七,刺禁论第四十八,刺志论第四十九,针解篇第五十,四时刺逆从论第五十一,凡八篇。
  • 卷七,阙。
  • 卷八,痹论第五十二,水热穴论第五十三,从容别白黑第五十四,论过失第五十五,方论得失明著第五十六,阴阳类论第五十七,四时病类论第五十八,方盛衰论第五十九,方论解第六十,凡九篇。
  • 卷九,上古天真论第六十一,四气调神大论第六十二,阴阳应象大论第六十三,五脏生成篇第六十四,异法方宜论第六十五,咳论第六十六,风论第六十七,厥论第六十八,大奇论第六十九,脉解篇第七十,凡十篇。

以上九卷,合七十篇也。

唐·王冰篇

摄生,阴阳,脏腑,治法,脉法,病机,病证,刺法,精气血,运气,四诊合参

  • 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卷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
  • 卷三,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五藏生成篇第十,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卷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卷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卷六,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卷七,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卷八,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卷九,热论篇第三十一,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卷十,疟论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
  • 卷十一,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
  • 卷十三,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解篇第四十九。
  • 卷十四,刺要论篇第五十,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志论篇第五十三,针解篇第五十四,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卷十五,皮部论篇第五十六,经络论篇第五十七,气穴论篇第五十八,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卷十六,骨空论篇第六十,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卷十七,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卷十八,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卷十九,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卷二十,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卷二十一,六元正经大论篇第七十一,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卷二十二,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卷二十三,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卷二十四,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方盛衰论篇第八十,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相关视频

黄帝内经《素问》1 上传于 2009-10-0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