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
原文名 Sofia Vasilyevna Kovalevskaya
国籍 俄国
职业 数学家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俄国女数学家。1850年1月15日生于莫斯科,1891年2月10日辞世于斯德哥尔摩。柯瓦列夫斯卡娅的主要贡献是继A.-L.柯西之后研究了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惟一性问题,给出了更一般的结果,现称为柯西-柯瓦列夫斯卡娅定理。这个定理还被推广到偏微分方程组的情形。[1]

生平

索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大卢基市的波里宾诺田庄度过的,八岁时她的家庭教师约瑟夫•马莱维奇发现索菲的数学学得特别好,而且善于创造自己的独特方法。到少年时期,索菲的进步更快了,常常自学一些较高深的数学知识。例如她可以自学所有的三角函数公式。

苏菲在她的《童年回忆》一书中写道:“当我15岁时,从彼得堡的著名数学教师A.N.斯特兰诺留勃斯基(Strannoliub-sky)那儿学习微积分,他对于我的迅速明白和消化一些数学名词和导数的一些概念大为惊奇,好像我以前早就知道它们了。我还记得这是当时他的看法。事实上是当他解释那些概念时,我马上很鲜明的记起了那些正是我以前在‘糊墙纸’上所见过的,但当时意思还不了解的问题,而这些东西我早就熟悉了。”

苏菲长大了很想获得完全的高等教育。可是当时俄国高等学校的大门对女子是紧闭着的。只有西欧还有一些大学的大门肯为女子而开放——到外国去!这就是苏菲的想法。可是专横的父亲却不愿意女儿从他身边飞走,对于她的请求听也不愿意听。

索菲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和争得出国的机会,她采取一种“假婚”的办法,选择一个志同道合也想出国求学的男子,形式上结成夫妻,这样就可以不受家庭的约束一起出国了。她与她的“丈夫”弗拉基米尔•柯瓦利夫斯基:一位莫斯科大学古生物系毕业生就在这种情况下于1868年9月举行了“婚礼”,第二年春天索菲和索菲的姐姐安娜及弗拉基米尔3人一起离开彼得堡德国求学。

苏菲经过了一些周折,进入了德国最古老的和受尊敬的大学之一——海德堡大学里。她在三年期间修毕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等大学教程。她听到了一些著名学者的课,如:在电磁学上很有贡献的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R.Kirchhoff)和赫姆赫兹(H.L.F.Von Helmholtz)。

索菲在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教授的推荐下,通过了一道道难关,终于跨进了海德堡大学的校门。她抛弃了贵族家庭舒适豪华的生活,到陌生的异国城市过着艰苦的求学生涯。1870年8月索菲到了柏林,经过严格考核,魏尔斯特拉斯(柏林大学教授)教授意识到索菲是一个难得的数学天才。但当时柏林大学拒绝招收女学生,教授深深同情索菲对科学的抱负,决定在自己家里单独教授索菲。在魏尔斯特拉斯的精心培养下, 索菲受到了这位数学大师的良好教育,她勤奋学习,充分发挥她的数学才能,在柏林大学学习四年中,她不仅完成了所有大学课程,而且完成了三篇重要的数学论文,这时她年仅23岁。索菲的这三篇论文,每一篇都足以使得她获得“数学家”称号。1874年,德国数学中心哥廷根大学授予她“最高荣誉的数学博士”学位,索菲成为历史上第一名数学学科的女博士。

1886年索菲出席哥本哈根国际科学家代表大会。在此期间,一百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数学水妖”难题占据了她整个身心。“数学水妖”问题就是刚体绕定点的转动问题,由于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重要性,为了在该问题上的研究有重大突破,法国科学院曾以“鲍廷奖金”三次悬赏。1888年当法国科学院再次宣布新的悬赏时,索菲以艰苦的劳动,攻破了这道难题,获得5000法郎的奖金,一位妇女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整个欧洲科学界为之轰动。

索菲这颗科学界熠熠闪光的新星,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仰慕,在俄国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但沙皇政府却不肯让她回国工作。在契比雪夫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努力下,1889年11月俄国科学院物理学部正式通过了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为通讯院士。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科学院院士的女科学家。[2]

主要著作

在数学研究方面,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共发表了十篇论文,除了如《偏微分方程论》、《关于刚性物体绕固定点旋转的问题》这样的数学论文,还有关于土星环的论文。 同时,她还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如小说《一位虚无主义的姑娘》(1884)、剧本《为幸福而斗争》(1877)、家庭纪事《童年的回忆》(1890)等。

參考资料

  1.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2018-06-07 来源: 名人简历网
  2. 索菲·柯瓦列夫斯卡娅2013-08-29 来源: 玄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