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紫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珠

中文学名: 紫珠
拉丁学名: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马鞭草科
亚   科:牡荆亚科
族:紫珠族
属:紫珠属
种: 紫珠
命名者墼年代:Levl.,1911

紫珠[1](学名: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是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高约2米;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顶端长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背面灰棕色,两面密生暗红色或红色细粒状腺点;聚伞花序;苞片细小,线形;花萼外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花药椭圆形,药隔有暗红色腺点,药室纵裂;子房有毛。果实球形,6-7月开花,8-1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00-2300米的林中、林缘及灌丛中。该种根或全株入药,能通经和血;治月经不调、虚劳、白带、产后血气痛、感冒风寒;调麻油外用,治缠蛇丹毒。

简介

别名紫珠草、止血草

来源 :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own及白棠子树C. dichotoma (Lour.)K. Koch.,以茎、叶及根入药。春、夏、秋采叶及嫩茎,鲜用或晒干研末;根四季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炎。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2]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复方

①治肠胃出血:干紫珠叶末三至五分。调冷开水,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紫珠末二钱,水煎,代茶常饮。

②治血:干紫珠叶末五至七分。调鸡蛋清,每四小时服一次;继用干紫珠叶末二钱,水煎,代茶常饮。

③治衄血:干紫珠叶二钱。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鼻。

④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用冷开水洗净,捣匀后敷创口;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敷渗,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二两,冰糖一两。开水炖,分二次服。(《闽东本草》)

⑥治一切咽喉痛:取鲜紫珠叶一两。洗净,水二碗,煎一碗服,或煎做茶常服。(《闽东民间草药》)

⑦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赤眼:取鲜紫珠草头一两,洗净切细,水二碗,煎一碗服。(《闽南民间草药》)

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

紫珠草注射液对人可使血小板增加,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元时间缩短。对蛙肠系膜表现血管收缩,将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可引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浆膜由粉红变白,对家兔出血时间可使之缩短。以紫珠草提取液为主药的35号止血粉,对狗肝、脾创伤及枪伤均有止血作用。

抗菌作用

紫珠草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3]

临床应用

止血

采用下列不同剂型内服、注射及局部外用:㈠粉剂-每次口服1~2克,美日3次;或每次1~5克,每日6~10克。亦可局部外用,治疗鼻衄、创伤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㈡溶液-用紫珠草提取物的干燥品配成10%溶液,再制成止血纱布,用于各种手术止血。㈢注射液-以紫珠草叶经乙醇提取制成,每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此外,还可制成煎剂、片剂等服用。上述各种制剂,临床应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咯血、呕血、衄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以及各种手术创面渗血等,均有止血效果。仅根据80例各种中等度以下的活动性出血的观察,内服粉剂及注射针剂的总有效率达95%。尤以对消化道、呼吸道出血的疗效较佳。用于消化道出血,口服较注射效果快;用药时间一般2~8天,较临床常用止血药奏效迅速,疗程短,而对于大出血,则疗效欠佳,需并用其他止血药物。但亦有用粉剂和煎药口服,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大出血,而迅速获得止血效果的。治疗外伤出血,以粉剂撒布或鲜草捣敷,或用消毒纱布浸紫珠草溶液压迫出血部位,均能迅速达到止血目的。用于拔牙后出血,据469例的观察,绝大多数用药后能立即止血,较之一般牙槽压迫止血法效果迅速。用于各种手术出血164例,除12例于4分钟止血外,其余均能在1~3分钟内将切口出血点及创面渗血止住,而无需用止血钳、结扎或缝合;且有效病例无1例在手术台上再度出血或术后继发出血,因此可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紫珠液还有预防及减少伤口感染的作用,在使用病例中无1例发生感染。但对于切口小动脉呈喷射状出血者,仍需结扎止血。紫珠草的止血作用,似在于收缩血管,便于血小板的凝聚而止血,并降低血管的渗透性;对轻度休克病人尚有稳定血压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认为紫珠草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对肠道血管有直接收缩作用和间接通过肠管挛缩压迫血管而起止血的作用。

治疗烧伤

以1:1紫珠草液调三黄散(大黄、黄芩、黄柏等分研粉),涂布创面(不宜太厚),干后便形成薄片状药痂。若药痂有裂痕、脱落,或有分泌物,需及时清除,重新上药。通常药痂不必剥除,创面愈合后可自行脱落。据11例观察,对Ⅰ、Ⅱ度烧伤有控制创面感染、减少渗出,促进愈合等作用。

治疗痔疮

用紫珠草制成"枯痔液"(每100毫升含紫珠草250克,明矾3克),以注射方式治疗内痔、混合痔及环状痔等共576例,结果痊愈561例(97.3%),好转15例(2.7%)。混合痔、环状痔因病情复杂,需分期治疗。注射时以细针头直接穿刺于齿线以上的痔核部分,感觉有一定的"漂浮感"时(以防注入肌层),即略微回抽,如无回血即可注入药液。每一痔核按大小可注入0.3~1毫升。如有数个痔核时,可根据患者情况1次注射或分期分批注射。内痔注射后,约经1~3天痔核即见枯萎收缩,成暗蓝色、表面光滑之梭形硬结而告愈;少数病例在1周内治愈。混合痔注射后,有时药液向皮下扩散,引起外痔的炎症水肿,其后炎症水肿消退,痔核亦枯萎消退而治愈;这种局部变化主要发生在较重的病例,其治愈时间较无炎症反应者略为延长。环状痔注射后的局部变化与混合痔基本相同,但因其病情重,反应亦较重,故治愈时间亦较长。注射后部分病员有畏寒感觉,持续10~30分钟;两例发生尿潴留;两例因注射过深和注于齿线之外,分别引起坐骨直肠窝炎和注射局部感染化脓[4]

形态特征

灌木,高约2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粗糠状星状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长7-18cm,宽4-7cm,顶端长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干后暗棕褐色,有短柔毛,背面灰棕色,密被星状柔毛,两面密生暗红色或红色细粒状腺点;叶柄长0.5-1-cm。

聚伞花序宽3-4.5cm,4-5次分歧,花序梗长不超过1cm;苞片细小,线形;花柄长约1mm;花萼长约1mm,外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萼齿钝三角形;花冠紫色,长约3mm,被星状柔毛和暗红色腺点;雄蕊长约6mm,花药椭圆形,细小,长约1mm,药隔有暗红色腺点,药室纵裂;子房有毛。

果实球形,熟时紫色,无毛,径约2mm。花期6-7月,果期8-11[5]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中、林缘及灌丛中。

紫珠属亚热带植物,喜温、喜湿、怕风、怕旱,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5-25℃,年降雨量1000-1800mm,土壤以红黄壤为好,在阴凉的环境生长较好。常与马尾松、油茶、毛竹、山竹、映山红、尖叶山茶、山苍子、芭茅、枫香等混生。

生长繁殖

紫珠育苗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播种育苗采取撤播方式,播种量1kg/667m2,播后用筛细的黄心土覆盖,厚约0.5cm上面再盖芒萁或稻草。4月下旬种子相继发芽出土,发芽率44%,发芽后及时揭草、施追肥;扦插育苗一般在春季扦插,在3月间采取2-3年生健壮、性状优良的母树上已木质化的枝条。插穗的粗度,以1-2.5cm为最好。插穗保留2-3个节,剪成长12-15cm,仅保留顶部2-3片叶,并剪去其2/3,以减少蒸发量,下切口剪成马蹄形,要光滑,防劈开破裂,上切口离芽1cm剪平,每50根为一扎,基部对整齐,用0.005%的6号生根粉药液浸泡16小时。

扦插枝条经生根粉处理后取出,插入准备好的苗床,先用一小枝钻洞,再插入。扦插深度以插穗长度的2/3为宜,然后浇透水。常检查、浇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防积水。也可在5-6月间进行夏季扦插育苗,采用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将枝顶部嫩梢去掉,以免影响成活率,沙床以细河沙为佳,插后浇透水并搭阴棚遮荫保湿,注意常检查,保持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1个月后即可生根,成活率可达80%,加强管理,次年即可移栽造林。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河南(南部)、江苏(南部)、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越南也有分布。

北方地区可选择背风向阳处栽种。

主要价值

园林:紫珠株形秀丽,花色绚丽,果实色彩鲜艳,珠圆玉润,犹如一颗颗紫色的珍珠,是一种既可观花又能赏果的优良花卉品种,常用于园林绿化或庭院栽种,也可盆栽观赏。其果穗还可剪下瓶插或作切花材料。

药用:苗药--Reib jid dous nqind(锐的斗青),Det ghab diod(豆嘎先) :根、枝、叶治消化道出血,止血,治创伤性出血《苗医药》。

基诺药--旗诺描积:根和枝叶治血崩,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瘀血腹痛《基诺药》。

根、茎叶(珍珠枫--辛,平。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收敛止血。用于月经不调,虚劳,带下病,产后血气痛,外伤出血,风寒感冒;外用于蛇咬伤,丹毒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紫珠种植园地宜选择无水质、空气和重金属污染,交通、排灌方便的背风背西晒的旱土、天水田、二于田或坡地种植。于9-10月间挖30cm深、30cm宽的栽植沟,每米栽植沟中施有机肥3-4公斤并与土拌匀。天水田、二干田要开好排水沟。

科学栽植,11月至翌年3月下雨前后是栽植紫珠的最佳时期。栽植时要求苗正,深浅适度,踩紧根部土壤。其他时期栽植影响成活率及当年产量。株行距0.3米×1.5米,亩植1500株。

管理养护:紫珠栽培管理粗放,落果后剪去当年的枝,粗壮的留1-2节,每年可以结果。

肥水管理:紫珠不耐涝,雨季要注意排水,干旱季节灌水能有效提高产量。紫珠基肥以沼渣肥、猪牛粪、枯饼肥、生物菌肥为最佳。在4-10月,每2个月施一次稀薄粪水,对紫珠生长十分有利。4月份需中耕除草一次(不能用除草剂),砍伐后松土,按每米栽植沟3公斤有机肥施足基肥。

病虫防治

由于紫珠有一种特殊的异香气味,易引诱食叶性害虫啃食危害叶子。防治方法:每667m2用敌杀200-300g,对水0-30kg,用喷雾器喷撒于叶面、枝干上,效果良好。因广东紫珠是内服药原料,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植物文化

花语;紫珠的花语是“聪明”,拉丁学名的含义是“美丽的果实”,日本有紫珠一部古典名著叫《源氏物语》,把美丽幽雅的女性比喻为紫珠。紫珠的民间赠花礼仪:将长长的紫珠花枝插入白色的花瓶,花瓶的上部系上淡紫色的细缎带,连花瓶一起赠上。

视频

农村这种野花,学名叫“紫珠”,对于治疗“妇科病”有特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