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紫貂

於 2020年1月22日 (三) 06:01 由 水中莲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紫貂,又叫貂鼠、赤貂、黑貂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身体细长,四肢短健;耳大且直立,端部略圆;尾毛蓬松;…”)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紫貂,又叫貂鼠、赤貂、黑貂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身體細長,四肢短健;耳大且直立,端部略圓;尾毛蓬鬆;體色單一,呈現灰褐色、黃褐色或黑褐色,喉胸部有橙黃色或白色的斑塊。

紫貂是亞寒帶針葉林的典型物種之一,適應於氣候寒冷、針葉林豐富的環境。它們的生境有兩種: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紫貂的行動敏捷,善於爬樹。

紫貂捕食小型的鳥類和獸類,比如鼠類,也採食松子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紫貂除婚配期外,多獨居生活,且各自占領一定範圍的領地,但也常隨食物、氣候或其它原因而遷移。

都說紫貂是人類的朋友,如果有人在山裡凍僵了,它會爬到他的胸口為他暖身子,直到把人救過來。

目錄

體形特徵

紫貂體軀細長,四肢短健,體型似黃鼬而稍大,體長40厘米左右,尾長12厘米左右,體重0.5~1.0千克.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彎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鬆.體色黑褐,稍摻有白色針毛;頭部淡灰褐色,耳緣污白色,具黃色或黃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

分布

野生紫貂主要分布於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國,中國境內見於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和新疆阿爾泰山地區的山林中,出現在人類居住的村子裡,屬於較為罕見的事情。

生活習性

紫貂偏好具有濃密樹冠的高密度落葉松森林。它們食性廣泛,主要以小型鼠類為食,也捕食鼠兔、野兔和鳥類,冬季則會取食較多的松籽、漿果、堅果等植物性食物,偶爾還會捕食魚和淡水甲殼動物。別看它體型不算大,但也曾有過捕殺困在雪中成年原麝的記錄。冬季還會揀食自然死亡的有蹄類動物屍體糊口,並且有儲存多餘食物的習性。通常單獨覓食,主要是在地面活動,但也具備很強的攀援能力,在樹上同樣活躍。

歷史相關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大力推行史稱「胡服騎射」的軍事和服飾改革政策,《後漢書·輿服志》(下)中將其記載為「以金璫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

這種胡漢文化融合的產物,在秦統一六國之後依然得到了沿用。據記載,秦朝丞相所戴帽子,已經開始在右邊飾以貂尾,左邊則配以似蟬的裝飾物,這便是我國歷史上象徵封建社會貴族身份等級「貂蟬冠」的發端。

至西晉末年,首開「八王之亂」的趙王司馬倫假作詔書篡位登基後,為答謝那些幫自己上位的狐朋狗友,開始濫封爵位。由於賞賜下去的貂蟬數量實在太多了,大內府根本供應不上,導致一些官員只能用狗尾冒充貂尾插在自己的帽子上。當時的人們就把此種窘態戲稱為「貂不足,狗尾續」,也正是成語「狗尾續貂」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