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絮状高积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絮状高积云(学名:Altocumulus floccus,缩写: Ac flo ),是高积云 [1]的一种。絮状高积云的云块形似积云,通常较小,从簇而生。这些云块的下部通常呈破片状,且伴有纤维状的尾状结构(由冰晶组成的幡状云)。絮状高积云的出现表明其所处的大气环境是不稳定的。堡状高积云在云底消散后,有时能转化为絮状高积云。

描述

絮状高积云,是指类似小块积云的团簇,个体破碎如棉絮团。由于低层暖平流作用加强,云层稳定度减小,在某一高度上湿度较大而且有强烈扰动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积云状的特征,特别是在高度角60°以下范围内的絮状高积云,明显地可以看到在云块的上面有小圆拱形的云顶。云块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如破棉絮团簇,云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呈白色。特别是较低的絮状高积云,有时像处于消散状态的积云性高积云。并且,絮状高积云对于降水及大风、暴雨灾害性天气,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观测与指示性意义

絮状高积云对于重要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指示性。比如久旱转雨或暴雨等天气过程,是大气中所储能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释放,这一物理转换过程,首先反映在中高空气层的不稳定性,也通过云的演变深刻地反映出来,而絮状高积云的形成,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物理转换过程的前期表征。絮状高积云的云量多少,持续时间长短,都有不同的指示意义,云量多,持续时间长,云层变化快,云底层次不同,则反映影响系统强,天气过程剧烈。

云的初始形成是空中水汽由汽态转化成云滴的物理过程,不仅可以说明高空水汽条件的充足,而且从形成云的不同高度和云的形态,也能综合反映当地上空的大气层结状态和天气系统的影响。而絮状高积云,绝大多数出现于云层形成的初始阶段,时间多为早晨或上午,因此大气层结稳定,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最能敏感地反映出来,对未来天气最有先兆指示性。当絮状高积云形成后,还必须加强对中云演变特征的观测,不仅要观测云层厚度及云底高度的变化,包括云低扰动状况,云底界限清晰度等,都指示其影响天气过程的强弱。

另外,在观测絮状高积云时,不仅要准确地掌握云的外形特征,而且要注意其指示性云的生成发展及演变特征,并与天气形势相配合,才能收到更为准确的预报效果 [2]

视频

絮状高积云 相关视频

贵阳絮状高积云如同雪白棉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