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烛》,中国现代诗集。闻一多(见“死水”)著,泰东书局1923年9月出版。收入1948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版《闻一多全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2年8月重新刊印。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闻一多的第1本诗集,按内容的性质分为5篇: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和红豆篇。李白篇包括3首长诗:《李白之死》、《剑匣》和《西岸》。前者借世俗流传的捉月骑鲸的故事,描绘李白高洁的人格,是一篇唯美主义的浪漫主义作品。在《剑匣》中世俗的功利主义与艺术美形成对照,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早期超功利的唯美主义思想,对于艺术美的极度沉醉。《西岸》表现诗人对光明的向往,但这种向往是复杂的,因为他渴望逃脱“河岸上那纠纷的樊笼”。雨夜篇有21首诗,以浓重的热情和感伤的调子,表现作者在风雨环境里的悲酸和逃避,对真美的痴情向往。青春篇有诗17首,表现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孤雁篇共19首,写告别祖国的悲哀和赴美后对祖国的思念。《太阳吟》表达对祖国的奔放情思,《忆菊》雕金镂玉、赞美祖国,有浓郁的中国地方色彩。红豆篇共42首,是从太平洋彼岸写给妻子的相思话。《红烛》抒写青春时期极度矛盾的感情,诗人的灵魂烧成灰、诗篇的光芒始得放出。“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有着不可排解的矛盾,有着浓重的感伤情调和唯美倾向。诗作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充满了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对爱情和快乐的向往,有着鲜明的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特点。诗集中的诗,显示了闻一多对新诗所做的多方面的追求和多种多样的尝试,它们没有旧诗那种空疏模糊的描写,有具体的意象和境界,浓丽繁密,气象崭新,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红烛 相关视频

无悔的选择 闻一多:国家有光荣 而后个人有光荣
跨越时空的回信 闻一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