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翅凤头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翅凤头鹃

中文学名: 红翅凤头鹃
拉丁学名:Clamator coromandus
别 称:冠郭公、红翅凤头郭公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鹃形目
科:杜鹃科
属:凤头鹃属
种: 红翅凤头鹃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年
英文名称: Red-winged Crested Cuckoo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红翅凤头鹃[1](学名:Clamator coromandus):体长约38厘米,顶冠及凤头黑色,具显眼的直立凤头,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翅栗红色,喉及胸橙褐色,颈圈白色,腹部近白。虹膜淡红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近淡土黄色,嘴角肉红色,脚铅褐色。幼鸟上体褐色,具棕色端缘,下体白色。

一般栖息于林木较多但开阔的山坡、山脚或平原。繁殖于印度、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迁徙至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台湾为迷鸟。4月初开始迁来,8月末开始迁走。种群数量较普遍,在森林保护中意义甚大。

形态特征

红翅凤头鹃头具蓝黑色长形冠羽;上体黑色,颈基具白色领环;两翅栗红色;喉棕色,胸、腹白色。羽色和显著的长尾与褐翅鸦鹃相似,但体形比后者瘦长。

头、眼先、耳羽及枕部黑色闪蓝辉,后颈部有一白色半领环;由背至尾上覆羽及翅上覆羽和最内侧飞羽黑色而具金属蓝绿色光泽;尾蓝黑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窄端;两翅栗红色,飞羽端部褐色染绿辉;颏、喉和上胸浅橙棕至橙棕色,但有个体变异;下胸至腹部污白;覆腿羽、肛周苍褐色;尾下覆羽具灰白色狭端;腋羽浅橙棕色。两性相似

虹膜淡红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褐色;脚黑褐或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76-114克,雌性67-110克,体长雄性355-415毫米,雌性352-418毫米;嘴峰雄性25-27毫米,雌性23-25毫米,翅雄性154-161毫米,雌性148-156毫米,尾雄性220-240毫米,雌性164-222毫米,跗跖雄性26-27毫米,雌性25-27毫米[2]

生活习性

红翅凤头鹃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常活跃于高而暴露的树枝间,不似一般杜鹃那样喜欢藏匿于浓密的枝叶丛中。飞行快速,但不持久。鸣声清脆,似“ku—kuk— ku”声,不断呈三或二声之反复鸣叫。主要以白蚁、毛虫、甲虫等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

栖身环境

红翅凤头鹃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和灌木林中。也见活动于园林和宅旁树上。

繁殖方式

红翅凤头鹃的繁殖期为5-7月。4月即见有求偶活动。求偶时雄鸟尾羽略张开,两翅也半张开向两侧耸起,围绕雌鸟碎步追逐。但它们不自已营巢,通常将卵产于画眉、黑脸噪鹛和鹊鸲巢中。卵的颜色为蓝色,近圆形,大小为25-30×20-24毫米[3]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经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东达菲律宾群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以至澳大利亚。

中国分布:分布中国大陆的极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地。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三级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视频

红翅凤头鹃20190521

参考资料

  1. 红翅凤头鹃,新浪网,2013-03-21
  2. 红翅凤头鹃形态特征, 叫声网,2016-9-26
  3. 红翅凤头的繁殖方式, 行者物语网,2015-1-19
  4.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京东学习网,2019-6-14